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 > 第24章 第二十四章 得子

第24章 第二十四章 得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南北榜案的光幕记载出来后,南人愤愤不平的流言很快就平息下来。

    进士名额,南方被选中的举子其实并没有受什么影响。

    只不过之前他们认为北方士子的学识比不过他们,南方的落第举子里,比他们强的也不少,何以北人闹事之后,便能轻易得到这样许多的名额。

    然而在光幕记载出现,发现天子是真的会因此而杀人之后,他们发热的脑袋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若是再坚持下去,惹怒天子,本科作废,补录的北人反倒成为本科的正榜进士,那就令人扼腕了。

    而原本对祁元询着力多给北人名额而感到愤怒的张信,更是在光幕的毒打下快速地安静了。

    如果事情原本是按照光幕的记录所发展的话,那祁元询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张信的救命恩人。

    当然,也是其他受命的阅卷官的救命恩人。

    这些人安静如鸡后,北人里的小部分群体,却冒出了一些意见。

    大多数北人都觉得皇孙殿下这样的处理已经很不错了,技不如人没有什么不好承认的,南北榜案的光幕记录里,天子取了六十一个北人入第,那也是因为阅卷官实在欺人太甚,连一个名额都不给!

    然而在一些自认为若是取录名额再放开一些便有希望登第的北人眼里,原本尽力帮助他们的皇孙,给出的名额却又实在是太少了。

    这样贪心不足的言论,并没有困扰祁元询多久。

    天子很快就将他原本的分地取士的提议用诏书发布了出来。

    如此一来,入录的北地举子和原本的南方举子人数就是正好成比例的,相当于已成定制。

    按照南北方举子的才学对比,祁元询给出的建议,其实已经给了北方举子很大程度上的优惠了。

    若是北地士子仍有物议,天子未必会那么讲情面。

    原本是北地取士没有名额,天子心生怜悯,才会有所偏袒,可是南方士子们得中,也都凭借的是真材实料。

    已经额外开恩,录取几十名北地举子了,再有不逊之言,那便是心怀怨愤,又牵扯到祁元询这位太子长子,北人很难得到好处。

    本身北方人少,十分取其四,已经是额外的偏袒,还有所不满,那便是贪得无厌了。

    物议之声很快就少了下去。

    待得光幕在圣旨颁布三日后更新了内容,此事彻底尘埃落定。

    【士奇曰:“长才大器,俱出北方,南人虽有才华,多轻浮。”仁宗曰:“然则将何如?”士奇曰:“试例缄其姓名,请其外出‘南’、‘北’二字,如当取百人,则南六十,北四十。南北人材,皆入彀矣。”仁宗曰:“然。往年北士无入格者,故怠惰成风。今为是,则北方学者亦感奋兴起矣。”——《周史纪事本末》卷二八】

    【循之往例,宣武春夏榜案后,建文开一科,取进士106人,南人89,北人17;永乐开八科,共录进士1819人,共取南人1519,北人300。自仁庙南北分取,乃有所变。】

    光幕的确切记载一出,北人彻底不说话了。

    南北榜案,确实是北人占了上风,可是其他届的考试,北人录取率低于南人的现象根本没有改变。

    看录取人数记载,无论是废太孙还是如今的皇太子,对这个现象并没有多么在意。

    只要不像此届一样,出现南人压倒性的优势,北人无一中选,那么北方士子的处境,其实并不是十分为当权者所在意。

    无论是史册记载还是如今,为北人着想的都是太子长子、四皇孙殿下,再不知好歹地争执下去,就是他们不识抬举了。

    别说南人了,就是北人内部,都回再乱起来。

    文臣势力中占上风的南人,还要面对厌□□争的天子、本身就精明强悍的太子的审视,根本没空考虑皇孙殿下在科举之中偏重北人的举措。

    而且皇孙的建言是已经得到了天子的应许的,他们若是敢反驳,矛头对准的就不是皇孙,而是天子了。

    这件事处理完成后,祁元询得天子应允,能够上早朝听政了。

    上朝听政,参预政事,皇子皇孙中,只有太子、太孙有过这样的经历,也只有他们有这样的权力。

    祁元询以太子长子的身份听政,一时之间,朝中文武都以看待准储君的眼光来看待他了。

    要说上朝听政,祁元询做得最多的还就是听。

    没有十足的把握之前,他是不会轻易发言的,多学习父祖的处事之道,才是他该做的。

    按照光幕史书透露出来的信息,他爹这么一个爱打仗的皇帝,登基之后,留给他独立处理政事的时间还很多。

    六月初一,祁元询还顺带参观了录取北方士子后的廷试。

    六月初二,祁元询和太子两个人,被天子带着去了会同馆。

    今次恩科的所有进士,悉数赐宴于此。

    宣武帝是很少给进士赐宴的,考中后直接授官办事,是很经常的事。

    国朝新开,祁元询前世记忆中那些考中进士后三年馆选之类的,在这个时候是不存在的。

    朝廷本来就缺人才,考中了你还不去认真做官办事,是要干吃朝廷的俸禄不干活

    吗?

    此次恩荣宴,也实在是机缘巧合,谁知道开一次恩科,竟会开出个南北之争来呢!

    天子赐宴,太子、皇孙登场,此次恩荣宴,确实给了新科进士们很大的恩宠。

    筵席上,祁元询这个皇孙代表父亲垂询了南北进士,不小心就喝多了。

    他爹虽然一贯偏好武事,但此回也礼贤下士了一番,没浪费天子专门给他们的机会。

    祁元询和太子默契地分好了工,各自审量了进士里表现突出的人才,这就导致,他们俩回宫的时候,是内侍帮忙扶回去的。

    祁元询半夜醒来了一回,发现自己待的不是寝殿,是当作书房的偏殿,也不知道是不是喝醉前特意吩咐的。

    令下人进了醒酒汤,祁元询喝下后,又睡了过去。

    不知道是不是半夜醒来的缘故,他做了好几个稀奇古怪的梦。

    有梦到前世的,也有梦到天空中没有光幕,一应事情按正常情况发展的——在梦里,他只被预定了世子妃,别说生孩子了,连婚期都还要好久。

    末了他做了一个非常真实的梦,一个似乎是地府判官的人朝他走来,不知道说了什么,祁元询却隐隐明白他的意思,是在说孟婆汤怎么失效了,出了他这么个异数。

    梦中的祁元询正想后退,便见着一个身着冠冕的神人出现,拦在了判官身前,三言两语间,判官被劝退了,那神人朝着祁元询一笑,行了一礼,祁元询还礼的时候,发觉自己也身着冠冕、手执玉圭。

    神人递给祁元询一样事物,上泛奇光,恍惚间是个印玺的模样,还不待祁元询看个仔细,他便被周围的声音闹醒了。

    这梦境如此真实,祁元询醒后,久久无言。

    终于回过神来后,他便询问宫人,发生何事,竟如何喧哗。

    结果,只是睡了一觉的祁元询被通知——他当爹了!

    六月初二夜,张氏发动,今日已是六月初三,在他被吵醒的时候,张氏已经生下了他的长子、天子的第一个皇曾孙!

    前一拨的宫人刚跑来通知他张氏要生了这件事,还没等祁元询离开前殿书房,去自己和王妃居住的寝殿呢,结果后一拨来的人已经跑来告诉他,不用等了,皇孙妃已经生好了!

    这生得可真快啊!

    而且,这可真是大喜事!

    想起古代帝王总会托言梦兆,给自己的出生加点异象,祁元询就忍不住想,这神人给自己象征权柄的印玺,到底是因为自己,还是因为自己这个刚出生的儿子呢?

    当然,不管怎么样,他喜得嫡长子,太子喜得嫡长孙,天子喜得皇曾孙,这都是一件大喜事!

    祁元询因为梦到奇异的事物,去抱儿子的时候,仔细端详了孩子许久,他娘太子妃比他知晓张氏要生了要早,只不过太子也醉了,太子妃要看顾太子,便先遣人来通知祁元询,过后才来。

    按照这个时代的生子经验,一般来说,生孩子确实没有那么快的,但不管怎么说,生得快是件好事。

    也因为这个孩子没让张氏怎么招罪,产房打理好后,醒来的张氏看着长子,满满的母爱都要溢出来了。

    祁元询觉得,儿子的日常生活可以让张氏管,但是教孩子嘛,还是让自己来吧!

    万一被他娘宠坏了呢!

    结果,祁元询想教儿子,他爹还不乐意,因为太子也想教孙子。

    祁元询:……我该感谢皇爷爷年纪大了,教我这个年纪的孙子正好,没精力再教曾孙了吗?

    孩子的起名,原本应当是祁元询这个父亲或者太子这个爷爷取的,但是天子还在,那自然是由天子为他的第一个皇曾孙取名了。

    祁元询记得光幕之前的记载里,有提到他这个儿子的名字,叫祁惟秉。

    但是呢,天子在颁布新版《祖训录》的时候,另外给之后的嫡系与分支子孙另行规定了字辈与每辈的偏旁。

    未与天子出五服,则偏旁从嫡系,出五服,则字辈、偏旁皆不同。

    按照这样的安排,祁元询的孩子应是允字辈,从的乃是日字旁。

    满月时,孩子被天子赐名为祁允昭,太子夫妻则为其取乳名明哥儿。

    明明是父母,结果连个乳名都没捞到的祁元询夫妻:微笑·jpg

    祁元询:我不酸,我一点都不酸!:,,,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