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 > 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粮食

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粮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祁元询穿越前,对土豆之类的农作物了解不多,只知道这是地理大发现后传入中国的。

    他记忆比较深刻的是,这些农作物最初的起源都是美洲,但是并不是由美洲直接传入中国的,而是通过欧洲的国家做了中转。

    要等到欧洲国家开始地理大发现,还要等上不知道多少年,等祁元询寿终正寝了都不可能。

    但是,谁说一定要等欧洲国家开始航海的?

    以航海技术论,这个时代,中国不知道领先外国多少年!

    而且,他前世记忆中,“郑和下西洋”这个历史事件,就是在这段时期发生的。

    西方人认为是麦哲伦完成了全球航行、哥伦布发现了美洲,但是,祁元询的记忆里,还记得有关这些的不同说法。

    根据某个英国学者的说法,郑和才是第一个完成全球航行、发现美洲的人。

    在美洲的某处海域,据说发现了与打捞起来的郑和船队沉船同样材质、形状的中国古船,欧洲又有流传下来的、比麦哲伦早很多年的、绘着中国古船的地球平面图。

    祁元询很早就发现了,本朝和明朝的发展很相似,只有部分情况不同。

    这么说来,下西洋的郑和,或者郑和的同位体,在这个世界已经出现了。

    能被任命为下西洋宣扬国威的人选,郑和一定是天子的亲信。

    天子宣武帝一贯是不喜妇寺干政的,这么看来,郑和是他爹皇太子的亲信的可能性最大。

    问题是,满朝文武、藩邸带来东宫的侍从,没有人叫郑和!

    能成为天子亲信的,怎么也不可能是无名之辈,要是每日常见的东宫属臣里有叫郑和的,祁元询早就重点关注了。

    莫说属臣,就是宦官里,也没有叫郑和的。

    就算找到了郑和,没有船,也出不了海;有船,想找到美洲,找到这些农作物,也需要不短的时间。

    祁元询只能先把这件事放下,等日后时机合适了再说。

    美洲的农作物暂时是不用想了,但是,粮食问题,祁元询觉得还是可以从其他方面未雨绸缪的。

    花了两天的时间,祁元询完成了一份奏疏——《请以嘉禾选育稻麦良种疏》。

    “嘉禾”者,顾名思义,就是生长茁壮的禾稻。

    自古及今,一禾两穗、两苗共秀、三苗共穗等生长异常的禾苗,被称为“嘉禾”,作为帝王德盛的象征,换而言之,就是祥瑞。

    祥瑞的等级,及至如今,已经被分得很清楚了,有大瑞、上瑞、中瑞、小瑞,景星、庆云、麟、凤、龟、龙之类的才是大瑞,嘉禾只能算作小瑞。

    虽然嘉禾只是小瑞,本朝进程祥瑞的也不多,但是祁元询在奏章中请求天子用嘉禾作为良种的选育母本,还是太大胆了些。

    祥瑞之物,无论何人发现,进献天子基本上是它们共同的归宿。

    动物也就罢了,像嘉禾之类的植物,离开了扎根的土壤,被进献给天子,那实用价值就已经丧失得差不多了。

    小麦最初就是人类从狗尾巴草开始培育过来的,在祁元询看来,被称为“嘉禾”的禾苗,比之其他未发生异变的禾苗,更有值得培育的价值。

    “嘉禾”的产量比之一般的麦苗要多得多,如果再经过精心的培育,虽不至于到杂交水稻的标准,产量也一定会有所增长。

    当今天子本身是不在意祥瑞不祥瑞的,何况天子本就是农家出身,在农事方面的见识很广。

    祁元询的奏章,很快就得到了批准。

    天子还亲下诏令,令工部发文通知各地地方官,但凡各地有嘉禾、良种,则令当地精于农事者照料选育,不可以祥瑞之名擅自进呈。

    奏疏被通过之后,太子和太子妃才知道祁元询居然闷不吭声地弄出这么一件大事来。

    这份奏章幸好是被天子通过了,否则的话,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呢!

    就因为这个原因,祁元询被他的亲爹通知,每天要去正殿和他见面,有什么事,必须要提前通知。

    太子妃也被祁元询的大胆吓了一跳,但是亲娘提醒他的方式就温和多了,只是温言教导了他一番。

    倒是祁元询的长子明哥儿,满月宴过后,就被太子妃抱去养了,太孙妃张氏倒没表现出什么意见。

    反正他们一家都住在东宫,只不过明哥儿被太子妃抱去养以后,他们夫妻要看孩子,就得挑着给父母请安的时候看。

    孩子养在长辈膝下,多少是个加分项,光幕异象天下皆能看到,张氏当然也是如此,他们的长子明哥儿,也是出生前就在光幕上有记录的,张氏要让明哥儿成为“好圣孙”,太子、太子妃夫妻二人对孩子的好感无比重要。

    要让祁元询说,光幕只挑他和他身边的人独宠,实在是不太好,要是上头能显现和土豆、红薯有关的记录,那就好了。

    不要老是关注历史人物的私生活啊,也关注一下国计民生的大事啊!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祁元询这个穿越者真的与众不同,天上的光幕,果然很快就更新了。

    只不过这一回的光幕记载与以往的不同,在更新的同时,居然搭配了图片与数字。

    光幕显示出了一

    种稻谷、玉米、红薯、土豆这几种不同的农作物,又给出了人口数字。

    如果说光幕以前的更新是典型的古代史书记录风格的话,这一回,倒有祁元询记忆中的现代科普解说的风格了。

    光幕上载,自赵宋引进占城稻后,华夏人口首次突破万万——也就是一亿。

    而自番薯得到推广后,人口更是暴增,巅峰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四万万。

    番薯的原产地,在光幕上被清晰地标注了出来。

    看到这则光幕,祁元询知道,他的皇帝爷爷一定会动心的。

    不管是谁,只要统治者不是那种昏庸到了极点、万事不管的昏君,对于这样利国利民的东西,一定是极为看重的。

    但是,光幕上标注的番薯原产地实在是太远了,依照祁元询对皇爷爷的了解,现在天子只能做好造船之类的准备工作了。

    若论可行性的话,还是祁元询奏疏上的用嘉禾选育良种更现实些。

    而且嘉禾方面,很快就有好消息传来,代王、晋王各自上报,其封地所在有一茎三穗、二穗数本,就连太子的原本的封藩赵府,也有人上报,龙门东屯处现一茎三穗者二本、二穗者六本。

    如此一来,光幕展现红薯等高产农作物后造成的影响,有一部分便被转移了。

    因为是祁元询提出来的以嘉禾育良种,这方面的消息,天子便常和他有沟通。

    这一块各地报上来的进度,天子也让祁元询时时关注。

    这算是天子派给祁元询这个太孙的一项差事。

    当然,还有另外一项重要的差事,那就是为所造之船把关。

    光幕上给出的两洲之间的距离实在是遥远,天子下令造船,那么这船的性能就一定要优越。

    宝船的建造,祁元询并不需要时时刻刻都在现场盯着,只要隔三差五前五关注宝船的建造进度就是了。

    只不过祁元询对能够远洋航行的超大木船本身抱有一种好奇,所以去看的次数还不算少。

    想到木船,祁元询又想到了后世钢铁所造的那些船舶。

    通过那些船舶,他又联想到了工业革命。

    以国家体量、人口数量、富裕程度来说,这个时代的大周都是毫无疑问的世界顶端,但是,未来西方却凭借着工业革命快速赶超了华夏。

    于是乎,操心完了粮食问题、小冰期影响,祁元询的想象力又忍不住往开启工业革命这个方向延伸。

    做一个穿到古代的穿越者,就是要操这么多的心。

    尤其是,祁元询的投胎技术实在好得出奇,胎穿成了封建社会未来的最高统治者,有这个权力在手,他很难控制住想要提前做些什么的想法。

    皇太孙殿下的日常又变得波澜不惊起来,他主动提出的嘉禾培育工作进展很快,又接二连三有地方上报有嘉禾出现,实验样本非常充足。

    若是搁在往常,如此频繁的祥瑞,上报者还要担心不小心触到天子的哪个点,但是现在,这种祥瑞自然是多多益善的好。

    代府和晋府这两边跟比赛似的,上报有嘉禾报了不只一轮,仿佛代王与晋王的封地格外得天地钟爱。

    和晋王、代王的高调相比,被预言死期是今年的秦王就低调多了。

    要不是韩王、沈王两个人花了好几个月看完哥哥回京师复命,祁元询一时都想不起来关心秦王的状况。

    据二王称,秦王身体康健,体壮如牛,身体健康状况非常好。

    宣武二十八年这一年有个闰九月,因此宣武二十九年的到来便显得有些晚。

    不管怎么晚,秦王没事,也算是破了光幕上对秦王于宣武二十八年英年早逝的记载。

    可偏偏是开年的时候,被二王信誓旦旦地证明体壮如牛的秦王,却突然地病重了。

    有二伯这个寿命延长、摆脱了光幕关于寿命预言的例子,已经许下了起码活个89岁的愿望的祁元询:……

    二伯你行不行啊?:,,,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