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 > 第30章 第三十章 矿产

第30章 第三十章 矿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没有能用于兑换的贵金属,宝钞就不保值。

    朝廷对交易使用的钱币做了限制,禁止金银实物交易是很早就发出的命令,可是宝钞只流通了这么些年,就屡屡有贬值之事发生,朝廷要多方申斥才维持住它的价位,想要只靠朝廷命令流通纸币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除非朝廷能让百姓维持住对这个货币的信心,否则的话,就算是朝廷律法,也会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去违背的。

    本朝与外国贸易,所用的主要还是金银,外国人不认可宝钞——毕竟这个时代,大周也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有使用纸币的国家,认同纸币概念的人不多,就连本朝国民都有所质疑。

    想要让人认同纸币这个概念,必须要有大量的金银贵金属。

    怎么让国库里存好大量的金银,这是个问题。

    祁元询是个有底线的人,来钱快的方式里,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之流,他是绝对不会任命的。

    前世那位住二手房、用二手棺的盖章狂魔,还只是拿了前朝皇陵里的金丝楠木,在这方面名声就烂得不得了,要是他敢干,就是严重损害了大周的颜面,传出去就是分分钟被废的节奏。

    可是除了这种“偷”或者直接抢,想要快速地积存大量的金银,还真的是不容易。

    如果是长久地实行的话,祁元询已经有腹稿了。

    天子农民出身,本朝收的农业税很低,除此以外,本朝的商业税也低得令人发指。

    商人之富,没有见识过的,真的想不到。

    若是到了王朝的后期,天子想要提高税率了——农业税本身就不高,甚至还常免,即便是提高税率,为了防止激起民愤,这种情况也是很少的——商业税本当首当其冲。

    只是商人有钱了之后,就会本能地寻求保护,官&商结合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这些人将某些重臣喂饱后,自然会有维护者在朝堂上发言,制止天子“与民争利”的行径。

    当然,这个时代是开国初年,想要制定什么法令,比后世要简单得多。

    因为私心而阻止国家收入本就合法的税收的,得先估量一下,到底是自己的脑袋硬,还是铡刀硬。

    可是税收嘛,当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起效的,每年收税都是有固定时间的。

    头一回办这种国朝要事,祁元询还是很想展现自己的能力的。

    原本在父祖的呵护下得到的好圣孙美名,也就是刷声望的时候有用,真正的实践能力,还得自己办实事的时候才能锻炼出来。

    皇爷爷向一众大臣的夸赞“太孙真乃吾家千里驹也”、“乃他日太平天子”,夸他办事办得好,学识也出众。

    可是祁元询自己是很冷静的,皇爷爷拿他做对比的对象不是他的太子爹,而是废太孙。

    祁元询:皇爷爷的隔辈亲滤镜还真的挺厚的呢![微笑·jpg]

    为了证明自己,祁元询不仅要办这件事,还要办好。

    税收太慢,偷抢太狗,还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呢?

    那就只能挖矿了!

    印刷出来的宝钞会贬值,可是挖出来的金银矿是保值甚至能增值的啊!

    如果不是手里没兵,祁元询怕是能脑袋一热,发兵日本。

    这倒不是日本太惹人恨,而是日本群岛可图的利益很多。

    中国缺乏重金属,本土的金银产量少,多数都是通过贸易得来的国外金银。

    国外哪个国家金银矿多?

    日本啊!

    说来也是可笑,日本缺耕地、多地震,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可是在这片土地上,金银矿是真的多。

    在美洲开发前,日本一国提供了多国贸易所需要的金银,储量堪称世界之最。

    即便是在美洲开发后,以日本所产之银为例,其鼎盛时期也达到了世界产量的三分之一,实在是不可小觑。

    日本多地震,矿层较浅,便于开采,光是祁元询记忆里,就有直到现代还有开发的菱刈金矿(世界上含金品位最高的金矿山)、鼎盛期产量达到过世界第一的佐渡金山、日本占世界三分之一的产银中大部分的来源地石见银山等。

    现在祁元询手里没兵,他脑子发热的时间也短,很快就醒悟过来了。

    什么发兵日本啊!

    没有合适的理由,光是皇爷爷这一关就过不去!

    《祖训录》中载有15个不征之国,天子明令不得随意征讨,其中就包括日本。

    当然了,这所谓的不征之国,不是天子怕了他们,而是天子嫌弃没油水。

    所谓“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就是天子对这些不征之国的态度。

    离中国的本土太远,难以控制,土地又颇为贫乏,不像中原一般富饶,其国民众也都不便驱使,总而言之一句话——不划算!

    没油水,其实打一打也没问题,前朝虽为外族,但是在开疆拓土方面取得的成就实在是令人叹服。

    只不过天子一向的作风就是喜欢包办,连后世子孙如何行动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天子明令记载,这些不征之国,“彼即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

    轻犯,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本朝并不欺凌周围国家,这些不征之国若是老老实实上贡、老老实实叫爸爸,那自然是相安无事。

    可是,若是得寸进尺,大周天兵也不是吃素的。

    当然,这些弱鸡都是本朝朝贡体系里的国家,不值得打,子孙们要兴兵,天子也有规定。

    “但胡戎与西北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

    东南方向的弱鸡小国,让他们老老实实上贡就好了,不要浪费兵力,北地边境的鞑靼等部所据之地,才是要派兵的首选。

    说白了,就是作风强硬,该是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的,你们也得叫爸爸。

    但老老实实叫完爸爸后,本朝就不像灯塔国那样世界范围内做警察,什么事都要掺一脚,心里没点儿数。

    周围的小国自然要歌功颂德,可是这就苦了后世子孙,没个名头,还真不能随意出兵。

    十五个不征之国里,日本乃是其中较稀奇的一个。

    前朝入主中原后,曾兴兵攻日,只是海上风浪莫测,未能功成。

    日本对此念念不忘,自此未有朝贡。

    本朝建立后,天子曾屡次遣使往日,令其朝贡,只是都未得到答复,且本朝、朝鲜之海域的倭寇为乱,愈发严重起来。

    当年被日本这么无视都没派军攻打,如今祁元询没有合适的理由,还真不能劝动掌权的父祖兴兵。

    总不能他自己告诉父祖,日本有数量相当多的金银矿,自己还知道确切地点吧?

    没有书籍之类的作为证明,他就是称自己梦中得神人授书都没人信,大家只会当他在发梦。

    至于光幕,它显示的信息确实帮助了祁元询很多,所显示的大部分信息目前来看,也可以说是和祁元询有关,但是,这毕竟不是他的。

    难不成,这东西还能做搜索工具,他心里想一下,光幕就把有关的信息显露出来啊?

    那它怎么不现在就显示个能让本朝插手日本事务的信息出来呢!

    祁元询也不求光幕直接显示日本的金银矿位置了,为了金银矿直接发兵攻打他国,某些掉钱眼子里的皇帝可能做得出来,穿越者有国仇家恨加持,也不会有心理压力,但是,宣武帝他是个有节操的天子!

    就连近在咫尺、当初还有私&通北元之行的高丽他都在放完狠话、高丽改邪归正后原谅了,更不用提隔着海的日本了!

    更何况,日本挖出金银矿后,大部分还是要通过贸易流入中原的,直接让日本人挖矿不是更省力嘛?

    光幕不更新,祁元询想让国朝插手日本事务,就只能通过解决倭寇作乱一事来进行。

    弯绕得太大,现在他的无暇他顾。

    午后,祁元询慢慢踱步到了户部。

    朝户部尚书郁新要了最新的宝钞发行、更换数额数量记录,又查阅了京师一地黄册,祁元询提笔记录了几个重要的数字。

    紧接着,他又往工部走去。

    工部这里,他要的则是所铸之钱的库存统计。

    户部掌管的是天下的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应财政事宜等事,原先的宝钞有专门的宝钞提举司负责印制、发行等事务,后来宝钞提举司便转至户部门下,由户部负责管理。

    国朝初年曾有过只发行、使用宝钞的日子,后来发行了铜钱——也就是宣武通宝后——市场上的货币使用便是钱钞并行。

    户部管的是宝钞,而铸钱之职,则交给了工部。

    其他的资金补充只是想法,还需要时间实行,祁元询现在只好先想办法做好信息搜集,之后再派人去做调研,尝试小规模宝钞与金属货币兑换,看看这样是否可行。

    各部衙门的地址都离皇城不远,祁元询步行去了各衙门,回宫后,时间也不晚。

    回宫后,祁元询没有回住处,而是先去了文华殿见太子。

    不管怎么样,办事是需要人手的,和亲爹略略交个底,让他派人来帮忙,也是应有之意。

    自己一个人去户部、工部衙门可以看成是锻炼身体,但是后面的事也只是自己一个人闷头干,那就是傻了。

    祁元询还没进文华殿呢,就见天上的光幕更新了。

    本朝沿海之倭寇,早年有许多都是前朝末年,与天子争龙失败的其他诸侯势力的余党,但之后,倒有颇多日本势力。

    光幕上给出的信息,完美解释了为何日本当年天子多次遣使却屡屡无视,还常有倭寇犯我地界。

    原来这几十年间,日本分为了南北两朝,各有“天皇”,南朝势弱,在与北朝斗争中屡屡受挫,南朝的一些势力便转向中原,搜刮物资补充损失。

    至宣武二十五年,其国南北朝和平统一,但十几年后,仍会生乱。

    祁元询看着光幕这没头没尾、一反之前围着国朝中央播报信息的状态,突然想到了自己之前的想法。

    我前面想的是什么来着?

    光幕有本事就更新能让本朝插手日本事务的信息出来?:,,,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