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 > 第三十一章 准备<!>

第三十一章 准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光幕的信息更新并没有准确的时间,但是每次显露出的信息都与未来有关,不得不让人重视。

    是以朝廷令专人记录光幕文字。

    宫中的光幕文字,是起居注官负责记录的,当然,起居注官所记之事乃天子亲历种种,轻易不得查阅,就算只是光幕信息,除了天子之外,也没谁能任意差使他,想要查阅起居注官所记,自然很麻烦,太子、太孙、诸王等人身边,俱有他人负责记录。

    祁元询往文华殿里走的时候,便见一文官执笔,快速记录着光幕文字。

    这文官眼生得很,祁元询怀疑此人是新征辟入朝的,能被太子安排来记录光幕,也算是入了太子眼了。

    本朝为官,尚且没有那非科举出身不得为高官的传统,甚至于,有许多人连功名都没有,受到朝廷征辟,便能入朝为官。

    本朝在科举之外,因国朝初立,征辟、推荐、国子监入朝,也是主流,朝中一应官员,年纪轻轻便占高位的不在少数。

    太子的人手与天子的人手是两回事,祁元询这个太孙入朝时间更是不长,又不似太子——太子能有东宫属官,一应配置除品阶外,皆似朝廷,俨然一个小朝堂——太孙除了名义之外,是没有属官配置的。

    他和堂兄又不一样,他的亲爹才是名正言顺的储君,他不过是第二顺位继承人。

    太子在文华殿内处理事务,并不在前殿文华殿,而是在后殿主敬殿,边上的东配殿本仁殿是太子专门分配给祁元询用的。

    祁元询回来的时间颇迟,主敬殿内,只有太子在处理政务,并不见臣僚的影子。

    若有人要来汇报,得在西配殿集义殿先略略等一等。

    令人通禀之后,祁元询进到殿内,便见太子的案上叠着厚厚的两摞奏章,太子端坐其后,手仍在写着。

    “今日怎么这个时候来?可是你管的宝钞一事有什么变故?”太子边说边写,过了一会儿,将奏本置放在一边,显然批完了,这才抬起头,看着祁元询。

    祁元询不显眼地略略抿了抿嘴,真是的,这是亲爹嘛,怎么不想点他的好?

    虽然是这么想的,他还是面色不改地将手中记录的资料呈给太子:“爹,这你就看错孩儿了。虎父无犬子,我都亲自出马了,能有什么办不成的?”

    “你可不要说大话。”太子翻看着祁元询送上的资料。

    得益于祁元询对亲爹、亲娘毫无多年不相见的生疏的撒娇卖乖,又有他的儿子、太子和太子妃如今独一个的嫡亲孙儿加分,父子、母子之情日益浓厚。

    太子对祁元询多数情况下开口称呼的“爹”很受用,但饶是如此,也不会轻易夸奖儿子,这大概就是典型的古代严父吧。

    祁元询送上的资料,所用的记录格式是后世的表格式、图表式,与常用的奏章表文格式不同,但是简洁明了的优点是不用多说的。

    太子起头便赞了句“你倒是会想,送上来的表文总是与别人不同”,而后才仔细看下去。

    虽然天子和太子都认为宝钞贬值一事,用来磨砺太孙最好,让他知晓政事的厉害轻重,可若是太孙能有好的解决方法提出来,那便是国朝之幸。

    那样不仅能体现出太孙的能力之强,国朝后继有人,更能解决宝钞贬值一事给国朝带来的困扰。

    太孙初管此事,便有突破“倒钞法”之限制的魄力,至少说明他不是个墨守成规的人。

    能以昏烂钱换新钞之后,最起码,京师之中使用宝钞的人是多了起来。

    以成效来看,纵然只是扬汤止沸,太孙也还算有能为。

    太子看罢祁元询送上来的资料,沉吟半晌才道:“以工部之存钱,京师一地的宝钞兑换,倒也不是经不起。只是,若是百姓无知,将宝钞尽数换为铜钱,又该如何?”

    “孩儿也想呢,是以只是草拟了个章程,预备是只在京师试行,另限时间。”

    祁元询原也想过这个问题,才只是预备着在京师试行,还预备先规定个期限,试行外加试用期,成效如何,多少能看出来。

    只是他观古代的百姓,更爱金属货币,宝钞通行的年份毕竟不如金银铜钱久,否则的话,何必在当年铜产稀少的情况下,在发行宝钞的同时,又发行“宣武通宝”铜钱呢?

    他前世的时代之前,曾发行过粮票等物,若是想令百姓多用宝钞,这宝钞便不能只作为纸币,还要兼具粮票的作用。

    只是国朝已开将近三十年,早些年不实行这个制度,如今一开,难免惹人非议。

    在能积累可供兑换的金银货币之前,祁元询只把这个方法当做最后的解决方法。

    当然,若是其他方式都不成功,祁元询也算是吃了苦头,最后这事是不是仍让他操办还是两说。

    “你小小年纪,想得倒是颇周到。”

    祁元询给了亲爹一个矜持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亲爹是看当初的王府护卫军和如今朝堂上的官员们看多了吗,是像这些人一样已经开始蓄须或者已经留了长长一把胡须的才是正当盛年吗?

    他已经成婚了,孩子都生了,结果在亲爹眼里还只是小小年纪?

    “爹,孩儿原想着,只许宝钞与通宝

    相换,只是若换的人多、量大,储量不足又该如何?”

    “所以?”

    “若是有足量的金银供以兑换,宝钞必可保值。”

    太子也是知晓前朝发行宝钞之事的——毕竟天子之后,他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宝钞如此重要的一样国家重器,知晓其来由与维持宝钞之价值,也是他的必修课——闻言便道:“怪道你这允换通宝的主意我看着眼熟呢!原来是要仿前朝宝钞可兑银两之旧例!”

    祁元询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你这主意倒是有实证的,只是为何说是‘原想着’?”太子道。

    在这一点上,祁元询也不必隐瞒什么:“孩儿是见着外头的光幕,有感而发。”

    “光幕?光幕又有什么新消息了?”

    太子刚才在处理政务,殿外侍立的内侍不敢随意打扰,左右宫中又有专人记录,便未曾通禀。

    祁元询将光幕上的文字表达的内容悉数说给太子听,太子又令人从记录光幕的文官那里取来了文字,很快将消息了解清楚了。

    看完后,他道:“这倭国生乱,又与你有何干?”

    《祖训录》里的不征之国,倭国自然是称“日本国”,只是其久未朝贡,态度不敬,又有倭人作乱,太子便生不喜,乃以“倭国”呼之。

    日本多产金银,祁元询是早就盘算过的,其国贫瘠,在中原看来乃是不足征讨的小国,如何找证据证明此国有利可图,是个问题。

    宫中的藏书浩瀚,一时半会儿,他想找个证明还真需要时间。

    今日却恰逢光幕有异象,太子正好问起,没时间找资料证明,他就只能凭自己的记忆,说点有用的了。

    “孩儿曾观宋人、夏人之笔记,其言日本多银,中原与日本有贸易往来之时,其国常以白银给付。宋、夏之际,金人有北地,据闻亦常与日本通商,所得亦颇丰。”

    祁元询将自己的记忆推给以前模糊看过的前人笔记——笔记的作者多为文人,其中不乏地位显赫者,所记内容不可谓不广,而且有许多都颇为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太子好武事,对这方面的涉猎确实不如祁元询广。

    “日本多银,你是想以日本之银扩充我朝国库?可是,其国至今仍不来贡,着实可恨。”

    “爹,光幕言其国如今虽已统一,然数年之前,仍处于分裂之时。如今日本国王,非正统一系,正统一系的势力落败,据称,掠我朝边海者,便是其国正统一系的支持者。

    倭寇能为我朝之患,又为何不能为我所用呢?”

    祁元询这主意没说完,但是听着就是一肚子坏水。

    打仗多年,兵法没少用的太子听他蜻蜓点水般的一提,就想到了他想做什么。

    祁元询要表达的意思,太子已经明白了,这是扶持一个傀儡为我所用,借此攫取日本国内之利益啊!

    祁元询看着亲爹用一种不可思议中混合着赞赏的眼光看自己。

    他心下无语。

    用得着这么惊叹嘛!

    亲爹,你这种“干得好,终于像我一样[删掉]一肚子坏水[删掉]敢作敢为”的眼神,是要闹哪样啊!

    “你是想……”

    “儿子以为,不如派使臣册封日本国王。只是此事若有其国国民领头,那就更好了。”

    祁元询的暗示,太子收到了:“你说得很是,看来,我朝和朝鲜再有的倭寇,便不能就地格杀了,须得遣人将其送来。”

    太子的意思是让人将俘虏的倭寇送到京师来,再另做安排。

    此时祁元询却突然请命:“父王,孩儿欲参预此事,为副使同往日本。”

    他的话音一落,原本就安静的主敬殿,更是安静得吓人。

    太子看着突然请命的儿子。

    该不是让太孙管宝钞之事将他刺激大了?怎么好端端的,竟想出这么个异想天开的主意!

    作者有话要说:当年学经济的时候,还记得二战后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主导,货币价值,还是跟发行国家实力、资金储备有关。

    我查了一下,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核心内容是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世界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仅限定于上下1的波动。这意味着为了维持这种稳定的货币价值体系,美国需要储备大量黄金支持自己的承诺,而世界各国要持有庞大数量的美元来为自己的货币价值背书。

    现在这个时代的话,中国发行宝钞,就得像美国一样,储备大量贵金属为自己的货币价值背书,所以,询哥儿穷疯了,决定直接前往日本挖金银【并不】:,,,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