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 > 第58章 第五十八章 延恩

第58章 第五十八章 延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周历乾圣六年七月,交趾省,延恩府。

    烈日炎炎,城中布告处,延恩府府城,看朝廷告示的人却满满当当地挨挤着。

    “怎么样,怎么样,这上头说的什么?”

    “唉,上头说,要给咱们免赋税哩!”

    “大周的皇上,是大好人、大善人啊!官府真没说错,受了灾也不要着急,朝廷会帮咱们!”

    “这是好事啊!你叹什么气!”

    “是呀,黎家后生,这可是大好事哇!”

    张贴出来的布告,朝廷是派了专人宣明没错,只是他们说的都是中国京师的正音雅言,饶是交趾已经化为大周郡县三年,有些百姓,还是不能听懂,只得问本地识文断字的一些后生。

    被称为黎家后生的黎垓被这些只看眼前利益的无知愚夫气得胃疼。

    周人如此邀名施恩,现在还有多少有识之士不知道他们目的为何的?

    当初周人攻破这延恩府的前身,安南的东都大罗的时候,在城中好一通的烧杀抢掠,这才过去了三年,这些愚民便都忘了么?

    周人手段阴险,愚民短视,黎垓站在此地,只觉得怒从心头起。

    他家本不是延恩府的原住民,而是海阳府富户,周人将大越国——虽然对外称安南,但是他们国内一向是自称大越的——改为郡县后,设十五府,并将原本的东都与西京改作了王室封国。

    被胡氏父子号称王嗣断绝的前朝陈朝,在天上光幕史书中屡有踪迹出现的陈天平,没能被寻到,后被寻到的陈季扩与主支相隔较远,周人便只封他做了延恩侯,又使其享公爵待遇,原本的东都大罗改作延恩府,作为延恩侯的封国。

    西京新化,也改作归义府,只不过赐封的对象是胡氏的原皇太子胡芮——胡氏虽是篡逆,但胡汉苍确乃陈氏徽宁公主所出,是以他才会越过长兄继承皇位。皇太子胡芮又有陈氏嘉献公主血脉,被压往周都后,很快得到赦免,以正统论,若非胡氏有篡逆之行,也勉强可算正统——其人受封归义侯,以归义府为侯国,享公爵待遇,府中甚至有长史、纪善等王府人员配置,然留居周都,由周人遣派的长史等负责其府邸。

    不管

    怎么说,陈氏、胡氏都有国祚可享——胡氏能有侯国,还是占了那半身的陈朝血脉的关系,未必不能看做周人的分化之计,当年胡氏建国,国人不也因为胡汉苍的陈氏血脉有所妥协么——周人纵然改安南为交趾,存亡断续之行一出,为人所诟病的便不多了。

    周人施展这般手段收买民心后,又迁各地富户以实两京,美其名曰为先朝宗庙所在守陵、为旧主尽忠。

    要让黎垓说,周人就是狼子野心,要断他们大越的根基!

    家中被强制从海阳府迁来了延恩府后,没了根基,没了依附的农户、豪奴,黎家的日子便败落了下来。

    这也是如今延恩府和归义府两府中的常有景象。

    那些早先年便生活在此,又幸运地躲过了兵燹之祸的平民百姓,自然会觉得周人行的是善政,但是对于黎家这样的地方富户来说,被人用强制的手段充填旧京之地,失去了地方上的根基,做出这样举措的周人,都是恶魔!

    最让黎垓愤懑的其实还不是这一点,而是周人将大越分作十五府,足有十府为爵封之地,直属朝廷的府只有最靠近大周本土的五府。

    府治如此划分,大周占了大便宜,可治事的官却多为大越本土的官员,大周只在此处驻兵,一旦有越官犯错,便要被明正典刑,愚夫愚妇还一片叫好!

    依黎垓看,这样下去,再过十几二十几年,便无多少大越百姓有故国之思了!

    黎垓的家在延恩府府城的外城南——内城是原先的宫城,没怎么拆,大周宣称是天恩浩荡,允陈氏王室仍居于此处,只是按照规制将原本的宫城拆分了开来,多住了几户陈氏宗胤、贵族勋戚——他家那处两进宅子在此地只能算是勉强。

    原先在海阳府,他们家可是前后五进还不包括别院的青砖青瓦房,比此处气派多了。

    黎垓回府的时间还早,没到开饭的时候,他爹白日都出门办事去了,回府后和他娘说了一声,他便温书去了。

    饶是黎垓在怎么因为大周的强制迁府措施而不忿,也知道如今大势所趋,他家又没什么能力拉起反周的队伍来,便只能顺着大周的政策走。

    他想要出头,只能通过科举,入仕做官。

    大

    越中有精通汉文汉语,诗书娴熟的,通过科举后,委实出众,还能亲去大周为官,实在是羡煞众人。

    还有那西京归义府,胡氏太子得以封侯,除了他身上的前朝血脉,还占了父、伯的光。

    胡氏以陈氏外戚的身份发家,能在大越国中经营多年,一举变天,到底是有真材实料的。

    胡汉苍与其兄胡元澄,兄弟二人因精于火器研发,竟被大周授予了官职,硬生生从篡逆之辈,转身一变成了大周栋梁。

    这个消息在西京归义府传得如火如荼,且大周不仅不加以制止,还任其传播,说是凸显大周天子能容人、用人之雅量,最终这个消息就从归义府传遍了交趾全境。

    黄昏,夜幕即将降临的时候,黎垓

    的父亲回到了家中。

    和几年前相比,黎父的老态很明显,鬓边都已经有了零星花白的头发。

    今日的他却喜气洋洋,晚饭的时候,还特意拿出酒来要一家人共饮:“咱们搬来延恩府这几年,过的日子和以往差得实在太远。不过好在,很快咱们就能转运啦!”

    黎垓和黎母有些愣神,黎家两个年纪更小的男孩儿见今日家中菜色好,正美滋滋地吃着饭,听不懂爹在说什么,但也知道爹高兴,家中可能有喜事。

    “爹,您是遇见什么好事了?”

    迁来延恩府的富户,光是海阳府出来的便有数十家,对这种突然的转运,黎垓并不似几年前那般天真了。

    大周施展种种手段,便是为了更方便他们治理大越这个被他们变为交趾省的地方,富户们在地方上有门路,甚至于从前的大越贵族耆老指不定也有亲。

    可是,大周朝廷治下,从前的大越官僚、贵族想要的还是先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没有向大周展现自己的真本事,怎好在这些事情上栽跟头,给他人攻讦自己的借口呢?

    到处找门路,别说是想回原籍了,就算是迁离延恩、归义两府,阻力也是相当大的。

    黎垓就见过最后迁府没有成功,家中剩余的财产还被城中治事的官吏们给盘剥殆尽的。

    那些官吏可都是原原本本的越人啊!

    对于如今的两府官吏来说,这些想要迁府的外府移民,对两府没有归属感,也是两府的麻烦,

    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生事,被他们抓住把柄的,最轻的也是家中钱财损失惨重,而对大周来说,这样反而有利于大周的稳定,周人长官不会轻易插手这些事。

    黎垓又不能直接询问父亲是否被骗了,只能先拐弯抹角地试探一番。

    “是好事,天大的好事啊!也该咱们家走运,过了这么几年苦日子,终于要苦尽甘来了!”

    “爹,到底是怎么回事?”

    “对啊,老爷,你别再藏着掖着了,快说啊,真是急死个人!”

    黎父警惕地望了四周一眼——黎家的家境不如从前,家中伺候的人也少了,这时候饭厅内只有他们一家——才神神秘秘地说:“我搭上了门路,能离开延恩府。”

    黎垓倒吸一口凉气,果然!他爹莫不是被骗了吧!

    就连黎母都不是很赞同黎父所谓“好事”的论调:“老爷,你这都是听谁说的?咱们黎家又不出彩,这样的好事,城南、城东比我们家家境好的,一抓一大把,怎么就轮到咱们头上了!”

    “你们在想什么呢,我就算再糊涂,没有把握的事,也不会拿出来和你们说。破家灭门之难,这些年不独你们听过见过,我也是见过的。”

    黎父很清楚妻儿在想什么,说实话,这样的好事,他也很惊讶竟然也恩泽到他们家头上:“皇长孙殿下出阁读书这件事,垓儿是读书人,应该晓得的吧?”

    黎垓点点头,大越国变成交趾省已经三年有余,这种布告天下、咸使知闻的政令,是早早就传过来了的。

    甚至越人官吏在宣扬大周本土的政令时,效率比往年交趾省还是大越国的时候更高。

    “皇长孙殿下年满七岁出阁读书,皇太子殿下欲令新入大周的交趾也感受到天恩浩荡。直属皇太子的永宁、太平两府,光是免赋税就比别地又多出两年了!”

    黎父还有话没说完,但是他的意思,一家人除了两个小的,是都已经听明白了。

    黎母道:“永宁府、太平府被赐给皇太子统辖,算作太子的封邑,日子过得比咱们好不少哩。可他们过他们的,我们家想离开延恩府,咋会和他们扯上关系!”

    “诶,你这就想得不对。皇太子已经请天子发诏谕啦,永宁府、太平府

    现在日子过得是不错,可是出彩的人,能有延恩、归义两府多?皇太子为长孙计,可不仅仅是为他免赋税,还要为他蓄人才!”

    各地原先都是有豪强的,可以算作世家,可是这迁户守陵的法子一出,各地的豪强都败落了,只是到底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底蕴比一般的升斗小民、寻常富户要好不少。

    “咱们家在延恩府的府城住,垓儿和坦儿、垠儿都机灵,垓儿的学识,不是我自夸,在咱们偌大的延恩府也是排得上号的。若是能符合标准,咱们便能移居永宁府或者太平府了!”

    虽说不是回归海阳府故里,离开对他们打压甚重的两京之府,也已经是很令人惊喜的了。

    作者有话要说:迁各地富户豪强以守陵,这招操作西汉玩得很溜,于是乎,一直到昭宣之世,西汉一直没有爆发出太大的问题,连出七代明君。

    然后,元帝上台(就是汉宣帝说亡我家者必太子的这位),取消这个制度,豪强坐大彻底难以抑制,然后……大汉就以惊人的速度迈向亡国深渊,直到王莽同学将刘氏皇族推出这个火坑,自己以身代之——多么伟大的穿越者啊!:,,,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