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 > 第89章 第八十九章 真相<!>

第89章 第八十九章 真相<!>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乾圣十二年九月,白莲教之乱爆发,在“佛母”的带领下,先陷青州,又连陷莱州、莒州、胶州等州县。

    与此同时,代藩所在的大同府,也爆发了逆党之乱,领头之人为白莲教“天王”。

    原本天子昭告各地就有抓出白莲教处置的心思,这一回,白莲教大举兴兵作乱,更是让天子找准了打击的目标。

    于是乎,天子乾圣帝点齐人马,派出新宁侯、永康侯各领大军,前去讨伐逆贼。

    大同乃是重镇,和山东不同,一贯是有卫所驻守的,轻易陷落,和代王脱不了干系。

    好在前段时间天子大怒,派人严加搜查代藩,白莲教起事的时候,规模虽大,却也能看出仓促的痕迹。

    可是不管怎么说,代藩的爵位,是保不住了。

    至于下场如何,还很难说,最起码,若不是皇后在长久的昏迷之后终于醒了过来,他们恐怕连性命都不一定能保住。

    昏迷了许久,皇后醒来之后,脸上带着肉眼可见的病态,不似往常雍容。

    天子后怕地握住她的手,不住地说着话,包括祁元询在内的“闲杂人等”,自然得识趣地退下,不去打扰天子和皇后的夫妻相聚。

    太子妃的身体比皇后康健,可是醒得却晚,皇后都醒了,太子妃还在用药呢。

    祁元询特意叫上太子妃所出的几个儿子一起来,难得人醒了,不用再提心吊胆,这是大喜事。

    皇后和太子妃醒了以后,宫中的气氛都好了起来。

    就是有一点,宫中此后除非必要,便不再用香了,就是纯天然的果香,能不用,也不用。

    大同府和齐鲁之地的战报频频传来,朝廷大军占了人数上的便利,即使白莲教起事突然,也不可能真的颠覆大周的统治。

    所以对这两地的白莲教之乱,朝廷最关心的是什么时间能平定,以及白莲教在当地制造了怎样的混乱。

    白莲教的口号喊得响亮,或许也会做出一些攻府衙、分粮食之类的行为,但是毫无疑问,他们的行为都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要是白莲教是那种看得长远的叛军,组织农垦之类的也就罢了,可是专注造反五百年的白莲教,在攫取民心上或许很有一手,但是理政、处理地方事务方面的本事,还是比不过朝廷的。

    所有的混乱到最后都要朝廷来收尾。

    而祁元询已经亲眼看到大同、山东的诸多主事官员已经上了天子的名单了。

    这份名单上的人,最后能活下来的十不存一。

    肉眼可见的会让人忙得一团乱。

    皇后醒来之后,代藩的处置结果也下来了,代王废去藩王之位,革除宗籍,废为庶人。

    代王妃与代王诸子、诸女,同样剥去诰封和爵位承袭的资格。

    念在代王世子有功,封郡伯。

    如今的这一摊子事,源头有许多都可以追溯到代王府,只是这么个惩罚结果,已经是皇帝宽宏大量的结果了。

    结果,没出三天,圣旨上又补上了还没说完的对他们去处的安排。

    再怎么有罪,废为庶人,不是直接处死,就代表这些人还是高皇帝血脉,龙子凤孙。

    就以代王为例,他自己被废了,他还有两个亲兄弟做藩王呢,他的母妃也还被他的兄长奉养在王府呢!

    代王倒霉了,他的兄弟不会施以援手?

    最起码,给他们撑腰,不让别人欺负他们,大周的宗王们还是能做到的。

    这就导致,虽然被削去宗籍变成了庶人,但是在民间,他们依然能够凭借着自己的血脉横着走。

    而这份圣旨,在皇后醒来前风声鹤唳、以至于缺少谈资的京师,顷刻间便传遍了。

    一天后,便是街角的寻常小贩,也能煞有介事地说上几句。

    实在是这份圣旨太过杀人诛心了。

    代王与代王妃谋害皇后,证据确凿,只不过天子顾念着兄弟之情,给弟弟留了体面,甚至还念在代王世子无辜并且检举有功的份上,给这个侄子封了宗爵。

    可是,代藩的过失,绝对不是将他们废为庶人就能抵消的。

    恰巧,代府之前就扩充了卫军,招募了许多人。

    代王被废,领不了军了,那就让新鲜出炉的郡伯去领军。

    京师造船厂的宝船还有制作,让代藩这些人乘坐是绰绰有余的。

    至于代王原本的目标,也就是西域之地,那实在是偏远,代藩能招的人手就这么点,代王要是愿意一试,自然能够成行,就是朝廷是不会为他们出头的。

    所以朝廷给郡伯的建议是往北地,还有些岛国,上头的都是未曾开化的土蛮,马康平下西洋的时候,带回来朝觐过天子的一些“国王”,也是岛国上的国王,他们提供的某些未开化之地只有土人、见到上国天使都是愿意聆听教诲的消息,想来也是准确无误。

    祁元訉要担起他的责任,他那被废为庶人的全家,自然也得跟着他上路,尤其是代王,好歹蒙太&祖高皇帝对子嗣多年的严格教导,给儿子把关总能做到吧?

    这道圣旨简直震瞎了所有看到它的人的眼。

    乾圣帝到底是多恨代王,才会在之后续补上

    了这么一道圣旨啊!

    圣旨的意思很明白,首先,整个代府的人都不能在中原之地待了,要么北上、西进,要么南下,基本上没其他路可以走了。

    要不说宣武帝是这些藩王们的亲爹呢!

    就算是对一般的官吏下手再狠、眼里不揉沙子的宣武帝,处置自己的儿子的时候,也都是轻拿轻放,削爵的,没隔几年又能恢复爵位,流放的,走不了多远就能被叫回来。

    最狠的一出也就送到凤阳府圈到高墙内几年,关了几年禁闭,出来后照样称孤道寡做大王。

    换成乾圣帝这个亲哥,说流放就流放,明面上还要做个好人,代府招募的人马都送去和他们一起“打拼”,简直是感动大周好哥哥。

    百姓就已经感慨成这样了,知道更多内幕的朝中大臣们,更是感叹,实在是杀人诛心啊。

    就算代王妃本人也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自己不是什么白莲花,但是宠妾灭妻、偷天换日的代王,更是证明了什么叫做渣中自有渣中手。

    从世子奔逃出府来告状,就能看出来,代王和代王世子之间基本没有什么父子亲情可言。

    可是现在,要被流放出大周地界的代府庶人们,能够依靠的,只有唯一一个还在宗籍、受封宗爵的原世子、现郡伯祁元訉。

    这也就意味着,大周官方承认的只有祁元訉这一个主事人。

    代王就算凭着亲爹的身份压祁元訉也没用。

    流放了之后,指使护卫们的或许还是祁元訉的亲爹,可是,代王的所有努力,都是为祁元訉做嫁衣裳。

    不要说什么藩国出去打拼之后,不受宗主国治理的这种鬼话。

    或许以后会变成这样,但是代府本身就是因罪流放,和天子给藩国规定的路线是不同的,代藩的未来发展,还要作为其他藩国的参照呢。

    再怎么样,代庶人也不能如愿了。

    当然,祁元询很怀疑代庶人这位皇叔在接连遭受重大打击的情况下,还能不能挨到兴风作浪的时候。

    跟着郡伯祁元訉离开的代藩庶人们,只有代府的宗亲,代王的那一堆小妾或是确定了没有嫌疑被遣散回家,或是自愿出家,反正与其跟着流放,倒不如在中原之地待着。

    他最宠爱的徐妾乃是白莲逆党,本身又恶行多端,自然在之前就已经被干净利落地正法了。

    偏生在被正法前,她还不死心,喊出解药并非完整,前朝秘药的解药会使人短寿,而且能被搜出来的解药,效用是经过削弱的!

    负责行刑的内宦和锦衣卫都指挥使不敢怠慢,赶紧上报。

    对于她这种狗急跳墙的行为,天子十分感动,然后赐予了她痛苦程度堪比凌迟的死法。

    宫中的御医不是庸医,虽然得到解药之后在短时间内确认它的药性以及是否有毒就已经很困难了,但是他们还是做到了。

    而且宫中给贵人治病一向是十平八稳,怎么可能随便拿到药剂,就真的在不确定后患的情况给皇后施用呢?

    能够做的,天子都已经做了,而让皇后和太子妃一直昏睡下去,想必她们也宁愿选择减寿几年却能清醒地活着这条路的。

    只是没想到的却是秘药的解药不是完整的,那在这样的基础上研究出来的解药,或许真的不能根治,还会对皇后、太子妃的身体造成影响。

    天子狂怒之下,杀了徐妾还不算,还要整个代府也为此付出代价。

    不然的话,废为庶人的代府一系,应当是要被迁到南京,或者圈入凤阳高墙的。

    这下好了,徐妾来了这么一出,代府全家上路,一家人整整齐齐。

    这年头流放,一路上长途跋涉,基本上是九死一生。

    更何况天子给代府的选择其实就只有南部诸多远离中原、未曾开化的土地。

    交趾省这一处从秦汉时期就已经被中原视为囊中之物的土地,当年大周挥师南下的时候,也还遇到了瘴气困扰。

    这还是大周已经摸清楚了这地方容易遇到什么难关的情况下呢!

    代府的人光是踏上未知的土地,对气候的不适和可能存在的环境的侵扰就会让他们的人死伤大半。

    这是真·杀人不见血啊!

    而徐妾死后,代王妃竟然疯了!

    根据御医的说法,是代王妃失了魂,之前为妖法所控,如今施术人死了,不知产生了什么变化,反正最终的结果就是代王妃疯了。

    而代王妃疯了之后,说得最多的两句话便是“不是我”和“姐姐,别怪我”,后半句话,她到底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就看听的人是从什么方面理解的了。

    皇后遭了这回罪,虽然对这个命运坎坷的妹妹再怜惜,也不敢再轻易伸出援手了。

    只有她一人遭罪的时候,或许她可以再原谅这个妹妹一回,可是这一回,代王妃影响的不仅是她,还导致了太子妃和她一起受了这份罪。

    其他人也因此受到了牵连,凡此种种,都成为了白莲逆党起兵反叛、动摇她的丈夫和她的子孙后代的基业的一部分。

    这让她怎么能开口饶得了这个妹妹?

    只不过也因为代王妃疯了,皇后虽然坐视她和代府庶人们一起上路,但也让天子留了代王妃

    一命。

    不然的话,祁氏宗王,就算废为庶人了也不好杀,但是一个弟媳,不论是天子还是其他的宗王,可都不会将她的性命放在眼里。

    代府的事情告一段落,这段时间,就算白莲教叛乱的军情再紧急,天子也是要抽一段时间和皇后待在一起的。

    明明太子妃也是刚醒不久,可是得了假期的却只有太孙和皇孙们,皇太子还要勤勤恳恳地给亲爹干活,甚至工作量更多了!

    祁元询不服,他爹这样是像个有情有义的好皇帝了,可是他虽然没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但也是个模范太子,对太子妃也是以礼相待,被亲爹的任务这么一压,再被爹妈这么一衬托,还显得他是个渣男似的!

    皇后本身体弱,天子想要多陪陪发妻,祁元询是相当能够理解的,可是别看太子妃年轻,平时身体又一贯比皇后好,可是在苏醒之后,太子妃与中毒前大为不同的身体健康状况,东宫众人都是能分辨得出来的。

    相处得久了,就算没有爱情也有亲情了,彼此陪伴的日子一天少似一天,皇太子再怎么热爱事业,也没有忙于工作,在太子妃痊愈后变本加厉、连相处的时间都没有这样的事啊!

    所以,祁元询逮住了自己的儿子为他分忧。

    皇太孙是皇太子的继承人,那皇帝把任务交给皇太子,皇太子教给皇太孙,有什么问题吗?

    还真别说,拉上儿子以后,祁元询的日常事务是轻松了许多。

    一个人的工作量分摊到好几个人的头上,自然比单独一个人干活要轻松。

    两地叛乱持续了六十余日,两个月后,均被平定,只可惜匪首“天王”、“佛母”等数人俱散入民间不知所终。

    在正旦之前,天子还发诏书,“凡大同、山东等境内尼及道士,悉捕至京师诘问之”,一副连节都不让人好好过的架势。

    可是好赖是平定了叛乱了。

    后续的工作,依然是祁元询为父分忧,祁允昭为父、祖分忧。

    祁元询在这儿像模像样地培养皇太孙呢,正旦开年大朝会上,乾圣帝冷不丁地开口,说要效仿先帝,退位于皇太子。

    满朝文武,被这个消息吓得不轻。

    当场就呼啦啦跪倒一片,都在告诉天子,圣上您春秋鼎盛,不必着急传位!

    虽然没说,但是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完了,圣上被刺激疯了!:,,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