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 > 第90章 第九十章 新帝

第90章 第九十章 新帝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乾圣帝说要传位于皇太子,满朝文武的态度都很统一。

    这乾圣十三年才开了个头呢,您说要退位就退位啦,这不是吓唬人嘛!

    若真的像是先帝那样,早早放权给太子,后期又身体有恙,退位之后安居兴庆宫修养,这是可以接受的。

    可是乾圣帝春秋正盛,前段时间生病是皇后与太子妃,又不是圣上本人,这时候圣上被刺激了,想要传位太子,若是日后反悔了呢?

    到时候,他们是听新帝的,还是听太上皇的?

    皇家的内部事务,为什么一定要让他们这些大臣做出艰难选择啊!

    祁元询是相信老爹说出这番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不然的话,大过年的,金口玉言的皇帝空口白话吓唬人?丢不丢人!

    而且平时也没少见他爹偷懒不干活,让他为父分忧啊!

    可是呢,作为皇太子,他更要为众臣做好一个表率,也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做个榜样。

    都是皇太子了,皇帝一开口就着急忙慌的谢恩,就会让人思考,是不是觊觎皇位已久了。

    祁元询相信亲爹和他自己都不会有这样的脑回路,但是架不住万一后世出了个脑回路别样清奇的主儿呢?

    所以,什么三辞三让之类的礼仪,是一定要做足了的。

    于是乎,在皇帝开口了之后,大朝会上的所有人,都跪下来请圣上“收回成命”。

    退朝以后,祁元询的日常仍是照旧,而乾圣帝,则是和皇后说起了他今日说的欲退位于太子的想法。

    皇后在天子在朝会上开口之前,根本不知道这回事,而就算他已经宣之于众了,还不至于派遣什么人专门到后宫来通报给皇后。

    皇后本人也不会做出那种监视天子在朝堂之上行动的事,以至于听完天子的话后,皇后都少见的愣住了。

    没有人比和天子少年夫妻的皇后更明白天子的心。

    懿文太子还在的时候,没有藩王心里敢有篡逆的心思,所有人都对这位太子所代表的正统心服口服。

    饶是如此,赵王依然是宗室里赫赫有名的贤王。

    这是个不甘平淡的男人,和他的父亲宣武帝比,他对军事方面的热衷还未完全退却。

    让这么个闲不住的皇帝,将权力交托给下一代,其实是个很艰难的决定。

    就算乾圣帝本人再不爱处理闲杂事务,更好军国大事又怎样?

    他完全可以沿袭此前太子监国的模式,效仿他的父亲,皇帝照样是自己当,但是政务先交给皇太子去处置啊!

    做出这样的决定,皇后突然有些说不出话来,她知道,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为了她。

    皇帝和皇后到底说了什么,外人不得而知,作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祁元询在当天晚上被亲爹叫去吃饭。

    乾圣帝的态度很明确,不要搞什么虚头巴脑的东西,说要退位给你,就是要退位。

    祁元询:我的亲爹啊,真是谢谢你啊!

    这是他自己一个人的问题吗?

    在此之前,乾圣帝一点想要退位的征兆都没有露出来,这也就意味着,满朝文武,乃至天下人,都没有做好迎接新帝的准备。

    想让其他人接受,不是祁元询主动就能解决的,还得天子表态。

    之后数日的朝会上,天子都未曾打消传位皇太子的主意,还对京外官员与藩王们的反对的奏疏留中不批,态度表露无疑。

    而汉王这位二皇子所上的赞同天子传位,只是需要缓行的奏疏,则得到了回复:暂缓是不可能了,传位是肯定的。

    祁元询一贯是知道这个弟弟的,汉王上疏赞同,要说他是好意,那就把他想得太好了。

    但是正巧,给天子了一个台阶下:连太子之后,储君之位曾经的有力继承者汉王都支持天子传位太子呢!

    甭管汉王这个台阶原本是不是想坑祁元询一脸血的,现在,天子就顺着下了!

    天子表意都如此坚决了,朝中的大臣们也渐渐松了口。

    不管汉王知道这个消息后会不会吐血,反正,禅让大典也开始安排了。

    一回生二回熟,这一回的禅位虽然也是天子突兀之间提出来的,但是好歹有宣武末年那一回的禅让大典可以参照。

    前一回太上皇赶着传位,这一回,倒是可以慢慢来了。

    正旦传位,当年改元,当然是一件很方便的事,连日子都不用选,可是这一回年初的时候就开始操办,是务必要选好传位大典的时间的。

    不能隔得太远,但是时间太紧了又来不及操办,便选了四月份的一个吉日,这是今年距离最近的一个大吉了。

    有了几个月的时间缓和,各地的藩王,以及藩属国,也都有时间来京师朝觐,并且参加禅让大典。

    即将上岗的新皇帝,作为皇太子,在这几个月里,更是要和他爹做好交接。

    朝政方面,需要交接的事务不多。

    天子出巡的时候,都是太子监国的,这也就意味着,天子很早就开始向皇太子放权了,朝中的许多要务,早就已经让太子上手开始熟悉了。

    但是军事方面,尤其是军权方面,能说道的东西就多了。

    乾圣帝本

    人本身就是个不好朝务、偏好武事的性子。

    要不然的话,高皇帝废除丞相之后,天子又怎么会拉起内阁——虽然阁臣们的品阶在朝中重臣面前真的还不够看——让他们在事实上行使了一部分丞相的职能呢?

    所以,军权方面的交接,也就是执掌京营、上直卫以及北京护卫军的人选,这都是要看情况的。

    在这方面,祁元询暂时没有人选。

    京营、上直卫,当然是握在皇帝的手里才安心,否则的话,太上皇和新帝之间,真的发生了群臣所猜测的、最不愿意见到的那种情况,有了很大的分歧,那到底是该听谁的呢?

    天子手中没有兵马,太上皇命人勤王护驾,再废帝另立,又该怎么说呢?

    当然,这种情况实在是太耸人听闻了,祁元询是个很有安全感的人,更何况日后活得长,现在不需要急着争权。

    再说了,就是宣武年传位的时候,京营、上直卫的统领,也都还是太&祖高皇帝的勋戚旧臣,替换承乾圣帝的心腹,也已经是几年之后的事了。

    权力的交接以平稳为主,不需要做竭泽而渔的事情。

    所以父子之间非常和谐地略过了这一项,祁元询提都没提到这一方面。

    反正武将方面的班底,有一部分本来就是在东宫兼任过东宫官的,是他们父子两人可以共同信任的班底,祁元询只需要按部就班地等着他爹给他打天下就行了。

    说到底,他爹在这方面才是专业的。

    至于他登基后,想要提拔自己用得顺手的人,那也是应当的事。

    而且还不会让朝廷的人事结构产生太大的变化。

    大周在这方面做得是很不错的,开国以来的两位皇帝都开了一个好头。

    那就是让自己得用的大臣兼任东宫官,培养他们和太子之间的感情,并不忌惮太子和大臣相交过甚。

    他爹在文臣方面的班底,因为本身没有太大的倾向性,所以能够入他爹眼的,都是文臣中的佼佼者。

    而不是祁元询自夸,他在自己的属官中的人气可是很高的。

    本身带着一系列的正统光环,只要他行事不出格,那就是文臣眼中的合格继承人,更何况,他还有许多额外的加分项,光幕所言谥号“仁宗”——这就意味着他肯定是文臣们眼中的明君圣主——为人宽厚、处事严谨又不失宽仁,以及未来超长待机(不)。

    乾圣朝的一群文臣,拥护太子的人占了朝中的大半,就算不朋不党要做清流的,也不会对太子有啥意见。

    这就是众望所归!

    短暂的交接期很快就过去了,比当年太子册封仪式更盛大的禅让大典和登基大典,终于到了。

    先是禅让,嗣皇帝从乾圣皇帝手中接过御宝之后,再经过一系列的跪受行礼的流程,便算完成了禅让大典的仪式。

    而后自然是登基大典,完成后,祁元询便从皇太子、嗣皇帝的身份,升级成新帝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

    祁元询这位新帝,对于政务已经很熟悉了,但确实也还算是新官。

    但是呢,他登基以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提拔自己的心腹大臣,也不是大刀阔斧地改革朝政,而是——改元选年号!

    选年号这件事,其实应该在他登基之前就完成。

    可是乾圣十三年已经开了一个头,今年是改不了元了,所以改元的程序,放到了禅让大典之后才实行,等他登基了,好好选个年号。

    年号都得是嘉号,意思要吉祥,还不能和已经有了的年号重复,自然得让本朝朝臣中有文化的鸿儒来取。

    当然,若是他乾纲独断,想要取一个自己喜欢的,也没人会有意见。

    对于年号,祁元询没有特别的爱好,当然是让朝臣来给他提供选项,但是,有一点,年号不能叫“正统”,带“正”、带“昌”的也不要,不吉利!

    做了皇帝,该迷信的,他还是要迷信一点了。:,,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