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红楼夺嫡 > 第194章 太子做事上不满

第194章 太子做事上不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194章 太子做事上不满

    天下间没有不犯错的人,即使是太子,也有犯错的时候。yixiame

    只要犯了错之后,及时能够改正,并且能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便没什么大不了的。

    尤其是太子还年轻,完全有改正的时间。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太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

    这让他想要弥补这个错误,也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啊。

    看着太子愁眉苦脸的坐在书桌旁,不复往日那般从容淡定。

    涂承钰心中不由的感叹,太子这个位子,简直就不是人坐的。

    一个好好的人,短短不到半年时间,就从意气风发,温润如玉的公子。

    变成现在没有自信,患得患失的模样,这是何等的折磨人啊。

    虽然很不满意太子现在这个愁眉苦脸的样子,但是这么多年的兄弟,看到他难受涂承钰也是于心不忍。

    于是问道:“大哥,你可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父皇对你不满意的?”

    太子想了一下说道:“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只是从父皇生病之后,再加上老二频频出来做事,我才有所察觉。”

    这么看来,太子根本就不清楚皇上态度的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也就没办法推测出,是什么事情惹得皇上不高兴。

    不过从太子刚所说的,他是在皇上生病之后,才觉察出来皇上态度有所改变。

    难道是皇上生病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变故不成?

    涂承钰西想到这里就问道:“大哥,在父皇生病的时候,你有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

    太子闻言,摇摇头说道:“父皇生病,我整日担心的不成,哪里还有心思去做别的事情。

    而且在事后,我也和府中的属官商量过,没有发现做过让父皇生气的事情来。”

    这么说跟皇上的生病没什么关系了,这倒是一个好消息。

    如果太子真的在皇上生病的时候,生出了不该有的心思,做了不好的事情。

    那么,在皇上的心中,可就是不可饶恕的错误了。

    现在没有出现这个情况,那么就还有挽回的余地。

    至于怎么挽回,涂承钰现在也是没有头绪。

    他想了想,又想到另一个角度,便问道:

    “大哥,从伱觉察到父皇态度不同之后,你有没有找父皇聊过此事?”

    “我都不知道做错了什么事情,哪里敢去找父皇问呢?万一父皇问我错在哪里,我如何回答啊?”

    太子这话,听得涂承钰直皱眉头。

    以前在安王府的时候,无论犯了什么错,无论被老爹怎么处罚。

    兄弟们可都会去找老爹认错的,然后老爹也会借此教育教育,然后这个事情就过去了。

    现在虽然老爹成了皇帝,大哥成了太子,但是父子的身份还是没变。

    涂承钰相信,只要太子前去询问,还是肯定会指出太子的错误,并且教导太子怎么去改正这个错误。

    可是,现在的大哥,可能太过于看重自己太子的身份,不敢去找皇上认错。

    以至于拖到现在,让涂承钰这个刚回朝的人,都感觉到皇上态度的变化。

    怪不得,老二敢这样大摇大摆的出来,亮明态度和太子争位。

    这就是太子给人家给的机会。

    想到这些闹心的事情,涂承钰心情也变得槽糕起来。

    他再次问道:“大哥,在这一段时候,父皇有没有跟你说过你犯错的事情,或者暗示过你?”

    涂承钰认为,即使现在皇上对太子有了意见,但是可能只是很小的意见,还没有到要换太子的地步。

    今天在朝堂上,皇上对太子的态度,也是表现的很隐晦,没有完全要太子难堪的意思。

    即使最后那句在涂承钰看来是敲打的话,也看起来像是在鼓励太子。

    况且,今天为了照顾太子的颜面,将安置逃难百姓的差事,也给了太子。

    由此可知,在皇上心中,太子的位置还是很重要的。

    那么,皇上在对太子有意见的时候,即使没有当面指出来,也会有暗示的动作,好让子自己改正。

    所以涂承钰才有此一问。

    可是太子听了之后,却还是摇头。

    “在觉察到父皇的态度之后,我也时常注意父皇的言行,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觉察出父皇有暗示我的时候。

    所以,我才想着争取多做些事情,让父皇能看到我的努力。”

    涂承钰真想告诉太子,没有找对方向的努力,很可能会越努力越犯错。

    与其挣扎半天事与愿违,还不如乖乖的什么都别做呢。

    可是太子如今这个样子,说这些大道理估计也是没用,现在还是想想,看看能不能找到太子犯错的缘由。

    只不过这个事情发生的时间有些久,太子他本人又记不起犯了什么错。

    以至于兄弟两人坐在书房里,愁眉苦脸了半天,没有想到一点头绪。

    最后实在想不到,涂承钰看着桌上的两册书,叹口气说道:

    “大哥,还是先看看父皇让人送来的这两册书吧,说不定这就是父皇给大哥的暗示呢。”

    都这么长时间了,太子早就不指望皇上会给他暗示了。

    不过,他还是拿起这两本书,扔给涂承钰一本,他自己拿起一本。

    兄弟二人,坐在桌子两侧,埋头看起书来。

    这两本书,太子早就熟读过好几遍,所以他看起来速度就快很多。

    涂承钰因为只是学过一遍,而且当时学的时候还不认真,所以看的比较慢。

    所以就在涂承钰看了没几页的时候,太子突然喊道:

    “小五,你来看一下这里。”

    涂承钰闻言,抬头看向太子,只见太子将他手中的《孟子》翻开,手指着其中一页。

    涂承钰起身过去,随着太子的手看过去,只一眼就发现了蹊跷的地方。

    原来这本书,其它地方都很新,唯有在这一页的右下角,有一个角被折起来了。

    好似有人看到这里,发现了有意思的内容,特意折了一下。

    联想到这本书是皇上特意送给太子的,那么这个折痕或许就有了特殊的含义。

    想到这里,涂承钰赶紧拿起自己手中的《荀子》,也顾不上细看,快速的翻找起来。

    果然,没等涂承钰翻找多久,在这本书上,也找到了一个同样的折痕。

    两本崭新的书籍,却都有着一模一样的折页,这绝不是什么巧合。

    看来这本书还真的是皇上的一种暗示了。

    太子估计也是想到了这种可能,拿起手中的书,仔细看起书中的内容,同时还不忘提醒涂承钰。

    “小五,你仔细看看,你那本书上,这一页写的是什么内容。”

    其实不用太子提醒,涂承钰也会这么做的。

    这两本书册,本身每一页也没有多大,再加上排版印刷的缘故,每一页上写不了多少东西。

    涂承钰三两眼就看完这一页的内容,只不过看完之后,他却是一头雾水,完全不明白皇上要利用这本书表达什么。

    或许太子应该知道是什么意思,于是涂承钰抬起头,想问问太子。

    不过等看向太子的时候,却发现太子已经放下了书,坐在椅子上,两眼空空的发呆。

    涂承钰不解的问道:“大哥,书中你那一页写的是什么内容,你怎么发呆了?”

    听到涂承钰的话,太子回过神来,神色木然的说道:

    “小五,是我做错了。”

    看他的样子,应该是从书中的内容,想到了什么事情。

    不过涂承钰还是一头雾水,只能问道:“大哥,你做错了什么事情?”

    太子没说话,只是将手中的书递给涂承钰。这是让涂承钰看一看他这本书中的内容。

    涂承钰赶紧接过书,翻到折页的那一页,快速将看完内容。

    看完书之后,涂承钰还不知道太子犯了什么错。

    不过,他从这两本书上,看到了两句非常出名的话,而且这两句话,却都有相同的指向。

    《孟子》中的话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中的话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说实话,这两句名言,在涂承钰的前世,都是妇孺皆知的。

    在现在这个儒家为王的时代,更是所有读书人必然要学习的东西。

    同时也是皇家教育的重要典籍,像太子这样的身份,必然要熟读的。

    所以,皇上用这样的方式,特意强调这两句话,其目的肯定是想要告诉太子一些什么。

    涂承钰猜想,太子犯的错误,必然和这两句话有关。

    从太子现在的表现,涂承钰猜的八九不离十。

    虽然想到方向,但是涂承钰还是不知道他犯的错误,于是问道:

    “大哥,到底发生了什么?”

    太子闻言,说道:“小五,此事说起来,还和你去江南的有关。”

    又和自己有关,涂承钰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他只能问道:“大哥,可是我做了什么不好的事,连累到了大哥你?”

    涂承钰可是知道的,因为自己在江南行事太过于大胆,惹了很多麻烦。

    所以在他还没有回京的时候,就有一帮子御史拿着涂承钰做的事情,可劲的弹劾呢。

    太子为了维护涂承钰,还和这些御史在朝堂上争吵过。

    不会是因为这些争吵,让皇上对太子不满了

    只见太子摇摇头说道:“不关你的事,你在江南做的事情只是一个引子,是我当时的回答,让父皇不满意了。”

    涂承钰好奇的问道:“大哥,是什么事情上,你的回答让父皇不满意了。”

    太子回答:“是关于江淮盐工的事情,当时你不是给父皇上了一份奏折吗,父皇拿到奏折之后,询问我如何处理,当时我的回答可能没有让父皇满意。”

    这份奏折涂承钰记得,那是他镇压盐工叛乱之后,在返回扬州的时候,在船上写的。

    当时,涂承钰知晓了盐工生活的艰苦,便想着看能不能帮盐工改善生活,这才给皇上写的折子。

    只不过涂承钰在江南等了那么久,都没有等到皇上的回信,最后等不及就回京了。

    当时,涂承钰心中也有打算,等回京之后,他准备亲自将盐工的事情,向皇上汇报,看看皇上是什么态度。

    只不过回京这么多天,涂承钰还没有找到汇报的机会呢。

    涂承钰没想到,这个事情却给太子造成了麻烦。

    涂承钰问道:“父皇当时问了什么问题?让大哥你没回答正确。”

    太子说:“父皇当时让我看了你的奏折,问我怎么处理盐工。小五你也知道,我根本就不了解江淮的盐工。

    突然被父皇提问,首先想到的便是太祖的遗诏,所以也就稳妥的按照太祖遗诏的意思说了,不赞成赦免这些盐工。

    而且我当时想的是,正因为有这些盐工存在,朝堂才能在江南收到那么多的盐税。

    一旦赦免了盐工的罪责,那么要给盐工发工钱,会导致产盐的成本上升,盐税必然会降低,与朝廷无利。”

    听完这话,涂承钰就知道,在面对盐工上面,太子和自己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

    不过单纯的站在一个统治者的身份上,太子的话也不算错。

    可是联想到皇上今天送来的这两册书,特意挑出来的那两段话。

    就证明,太子的回答,没有符合皇上要求。

    可能在皇上的心中,作为一个皇位的继承者。

    应该将黎明百姓放在心中,而不是计较一些税赋的得失。

    如果皇上的想法是这样的,太子当时的回答,却是不能让人满意。

    不过在涂承钰看来,这只是太子一时的回答而已,并不是非常严重的错误。

    皇上要是不满意,当场教育就对了,为何要等到今天呢。

    带着这个疑问,涂承钰再问道:“大哥,就这一点点事情,父皇也不至于对你不满到这个程度吧?是不是还有别的事情,你没有想起来?”

    这不是涂承钰想翻太子的老底,而是让太子尽可能将犯错的事情想起来,这样才能达到改错的目的。

    不然改了半天,要是还有遗漏,岂不是事倍功半,甚至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太子闻言,不知道想到了什么,两只眼睛飘忽不定,过了好一会说道:

    “这只是其一,让父皇对我最不满的,还是这次钦差人选的事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