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粮仓失火
江苏,苏州府。
负责清查粮仓的户部仓场侍郎侯恂、负责督促清查田亩的农业司侍郎钱谦益,已然来到了苏州府。
钱谦益是常熟县人,而且颇有家资,他此次奉命前往地方督促清查田亩之事,第一站就来到了江苏。
在徐州府、淮安府、扬州府大致待了几天后,钱谦益就来到了自己的家乡苏州府。
到了苏州府后,钱谦益和江苏巡抚张福臻等官员寒暄过后,便婉拒了张福臻提出的在官邸休息的好意,而是选择了回了自己的常熟老家,回到自己的府邸,美其名曰,督促常熟县清查田亩。
人老思乡,张福臻也知道钱谦益的心思,也只是象征性的客套,并没有强求。
户部仓场侍郎侯恂,是和农业司侍郎钱谦益一同来的江苏,两人都是东林党人,又同在户部任职,因此两人的关系相处的还不错。
钱谦益便邀请侯恂随自己一同前去自己的常熟老家,以尽地主之谊。
侯恂并没有答应,因为他此行的目的是清查各地的粮仓的,他来到苏州府,自然是要清查苏州府粮仓的,便留在了苏州府。
随行陪同侯恂的,有一个年轻人,侯恂在前面走,这年轻人就在后面跟着,很是恭敬。
这年轻人也不是外人,乃是侯恂的亲生儿子,明末复社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
侯方域相貌堂堂,一表人才,身负才气,而且出身名门,官宦子弟,又正值年少,此时正是春风得意。
苏州府有两个粮仓,一个是归江苏省和苏州府管辖的粮仓,在苏州府衙内。另一个则是苏州仓,是由户部直接管理的,地方无权过问。
侯恂率先清查的是苏州府衙内的粮仓。
江苏巡抚张福臻因为清查田亩之事,就在苏州府,既然侯恂要查,那他既然在苏州府,那就得陪同。
苏州知府孙之獬在前面引路,带着侯恂和张福臻等人来到了一处看守严密的院落。
“侯大人这就是我苏州府衙的粮仓了。”
接着,孙之獬对着看守粮仓的护卫说道:“把粮仓门打开。”
“是。”
待粮仓大门打开,孙之獬躬身道:“侯大人,您请。”
“好。”
侯恂走进粮仓,仔细的扫视四周,堆的满满的,明面上看过去,倒是看不出什么。
“仔细检查一下。”
“是。”
随行的户部官员,立即上前查看。
盛放粮食的麻袋,用刀划开检查。
面对粮食瓮,户部的官员直接撸起袖子,伸胳膊就往粮食里面底部抓,以防掺假。
检查完了,户部的官员走到侯恂的面前,“大人,都检查完了,没发现问题。”
侯恂点点头,看向孙之獬,“孙府台,你们苏州府做的好啊,能保持满仓吗?”
孙之獬躬身道:“下官不敢欺瞒大人,近些年来,年景一直不好,粮价偏高,苏州虽是富庶之地,但也只能维持在九成左右。”
“九成,”侯恂点点头,“已经很好了,和京仓差不多了。”
见苏州府衙粮仓无虞,侯恂便走出府衙,准备前去清查户部直接管理的苏州仓,巡抚张福臻、知府孙之獬走出府衙相送。
正这时,一衙役急匆匆的跑了过来,“大人,不好了,苏州仓失火了。”
“什么!”侯恂惊呼一声。
张福臻看向那衙役,“把话说清楚。”
“大人,卑职像往常一般率人巡街,走到城西之时,就听得有人大呼救火。卑职不敢怠慢,便急忙率人赶去查看,结果是城西的苏州仓失火了。卑职就赶忙命人去协助救火,卑职则跑回来报信了。”
侯恂这时候也顾不得别的了,连轿都不坐了,“牵马来,我们快去苏州仓。”
“是。”
看着侯恂等人急急忙忙离开的身影,孙之獬向着身旁的江苏巡抚张福臻问道:“中丞大人,苏州仓虽然不归我们管辖,但毕竟是在我们的地面上,我们要不要跟着去看看?”
张福臻摇了摇头,“各地粮仓的管理,本来各省就和户部有争执,最后还是陛下一锤定音,将地方粮仓分为两部,一部归户部直接管理,一部归地方官府管理。可大型粮仓却都划给了户部,为此各地官府颇有微词。我们这个时候去,瓜田李下,倒是有点看热闹的意思。”
“况且,这苏州仓早不失火,晚不失火,偏偏要在侯侍郎和钱侍郎这二位钦差到达苏州府时才失火。”
孙之獬好像是明白了,“中丞大人,您的意思是说,苏州仓失火,还是和清查田亩来有关?”
“可这苏州仓是由户部的人直接管理的,我们根本就插不上手,难不成是内部……”
孙之獬不敢继续往下想了。
张福臻神色平静,不慌不忙,“孙府台,不要妄自揣度,不利于同僚的话不要讲。”
“苏州仓失火,我不能去,你也不能去,但我们又不能不派人去。”
“既然是失火,事情未查明之前,那就不能排除是否是人为纵火。这样,孙府台,你让你苏州府的通判带着人去苏州仓,协助侯侍郎。”
“中丞大人,这个宋通判怕是有问题,让他去,是不是不太合适啊?”
张福臻并不在意,反而是更加笃定,“正因为这个宋通判有问题,所以才让他去的。”
孙之獬默了一下,而后就想明白了,“中丞大人高见,下官这就去安排。”
苏州仓,火势已经得到了控制。
所幸是在白天,发现的及时,但就这,还。
由户部直接管理的这些粮仓,都设在府一级,有正九品的大使一人负责管理,从九品的副使一人协助管理,此外还有一些负责文书记录的胥吏和负责保卫的兵丁。
另外,在南京设有一个正六品的主事,负责江南地区的所有粮仓管理。
此时,苏州仓的林副使,正战战兢兢的站在侯恂的面前。
这位林副使的脸上,黑一块白一块的,这是在救火的过程中造成的。
林副使的脸上不好看,侯恂的脸上就更不好看了。
他面色铁青,沉默不语。
他前脚刚到苏州府,后脚苏州仓就起了火。
这是在给他上眼药,这是在打他的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