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唐:纵横家不好当 > 第18章 再回长安城

第18章 再回长安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易林靠在长孙霖的墓碑前,喝着酒,一点相思,酒上心头。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放心吧,霖儿,我一定会为你报仇,也一定会为御林军正名的。”

    易林口中低吟,趁着酒意,趔趔趄趄地向长安城走去。

    琉璃出现长孙霖的墓碑前,幽怨地低声细语叹息道:“妹妹,被这样的男子爱过,也不枉你来这人世间一趟。”

    当日长孙霖身死的场景历历在目,易林再也不想让悲剧重演。

    “琉璃姑娘,你不要再跟着我了。你的师门虽然背叛了你,但天高地阔,任君遨游,何必执着呢。”易林笑道。

    “你不也执着吗。我就是要复仇……为自己讨回一个公道。况且你还欠我几件事呢。凭什么赶我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世间就没有所谓的公道。”

    “我们可以合作。我知道你想做什么。”

    易林并不言语,只是径直地往长安城的东市走去。他要到东市的胡姬酒肆接着喝酒。

    在易林的谋划中,过不了几天,哥舒翰就会败走潼关,狼狈地逃回长安城。

    果然,安禄山率领范阳军在潼关打败哥舒翰河西军。此时此刻,范阳军突破潼关,在后方追赶着哥舒翰的残兵败将,径直向长安城而来。

    易林在潼关进京的必经之路伏击。他要在此击杀哥舒翰。易林隐藏在路旁的草丛中,紧握着手中的长剑,眼神死死地盯着前方。他在等待哥舒翰的到来。

    没过多久,远处传来了一阵马蹄声和喊杀声。哥舒翰的军队如潮水般涌来。潼关大败之后,士兵们惊慌失措,争相逃命。

    易林看准时机,一跃而起,冲向了哥舒翰。他剑法凌厉,身姿矫健,瞬间斩杀了数名士兵。

    哥舒翰察觉到了危险,转身迎战易林。两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剑影交错,火星四溅。

    最终,易林一剑刺中了哥舒翰的要害,哥舒翰倒地身亡。易林看着死去的哥舒翰,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哥舒翰只是他要杀的第一个人,接下来便是杨国忠。

    潼关大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城之后,在杨国忠的怂恿之下,皇帝下令退往蜀地。而李林甫也被命令留下来守卫长安城。

    然而,李林甫早就和安禄山相互勾结,串通一气,所以长安城不攻自破。

    安禄山在长安城自立为王。

    易林对长安城沦陷这段历史还是有所了解的。

    唐玄宗时的长安在得知潼关失守后陷入混乱。甲午日,百官中上朝者不过一二人,皇帝至勤政楼颁下亲征制书,众人皆疑。是日,皇帝禁军仪仗移至大明宫。傍晚,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整军,厚赏钱财,于马厩选九百匹马,外无所知。安史大军日逼,乙未日黎明,皇帝携贵妃姐妹、皇子、皇孙、公主、妃子、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近侍自延秋门出逃。后至马嵬坡,六军将士终难忍,兵变杀杨国忠等,高力士等缢杀杨贵妃,旋即太子李亨于灵武自行即位,尊李隆基为太上皇。李隆基知后无奈,实非所愿退位。

    过左藏,杨国忠欲毁财宝,使贼不得,唐玄宗曰:“贼不得财宝,则搜刮百姓,不如留予贼。”天宝十五年六月,安禄山占长安。

    这一切都还在易林的计划之中,接下来他要在马嵬坡好好的看一场戏。这也是杨国忠兄妹的葬身之地。

    唐玄宗一行至马嵬坡。

    将士饥馁疲惫,六军愤懑。易林暗中放出谣言,说杨国忠兄妹祸国殃民。

    愤懑不平的情绪不断蔓延开来。

    陈玄礼认为杨国忠祸乱朝政,致安禄山谋反,托高力士转告皇帝杀杨国忠之意。

    时吐蕃使者率二十余人围困杨国忠,诉无食。

    有官兵呼:“杨国忠与胡虏谋逆!”

    杨国忠面色惨白,拼命抽打胯下骏马,希望能尽快逃离这个危险之地。他的心脏怦怦直跳,仿佛要跳出胸腔一般。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而背后追杀者的呼喊声却越来越近。

    终于,杨国忠来到了西门,他原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但没想到等待他的却是一个更大的危机——易林正潜伏在暗处,宛如一头蓄势待发的猛虎。

    杨国忠惊恐地看着眼前的敌人,心中暗自叫苦不迭。然而,此时已经容不得他退缩,两人瞬间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

    刀光剑影交错间,杨国忠与易林互不相让,每一招都蕴含着致命的威胁。他们的身手矫健如飞燕,力量磅礴似惊雷,一时间难分胜负。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琉璃突然出现。她如同鬼魅般穿梭于战场之中,巧妙地利用自己独特的武功技巧,给杨国忠制造了更多的麻烦。

    杨国忠渐渐力不从心,破绽百出。易林看准时机,猛地使出一记绝招,剑光如虹,直直刺向杨国忠的咽喉。杨国忠避无可避,惨叫一声,倒在血泊之中。

    易林走上前去,冷漠地看着倒地不起的杨国忠。他伸手捡起杨国忠的首级,高高举起,然后用长枪将其挑起,竖立在驿站门口。那颗头颅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狰狞恐怖,仿佛在诉说着杨国忠曾经的罪恶。

    做完这一切后,易林和琉璃转身离去,留下了一片死寂的战场和一具冰冷的尸体……。

    兵乱起,户部侍郎杨暄、韩国夫人、秦国夫人、魏方进皆被杀。

    杨国忠国忠妻裴柔及子杨曦、虢国夫人及其子裴徽,于陈仓为县令薛景仙所杀。陈玄礼、韦谔请玄宗杀杨贵妃。

    高力士深知此时局势危急,若不采取措施稳定军心,恐怕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跪伏在地,向玄宗进谏道:“陛下啊!如今安禄山叛军势如破竹,长安危在旦夕。而杨贵妃乃众矢之的,将士们皆认为红颜祸水,只有处死杨贵妃方能平息民愤,稳住军心呐!”玄宗听后心如刀绞,但又深知高力士所言不无道理。

    无奈之下,玄宗只得长叹一声,对高力士说道:“也罢,就依你之言吧。只是这等残忍之事,朕实在于心不忍……”说罢,泪水夺眶而出。

    高力士见状,赶忙叩头谢恩,并表示定会妥善处理此事。随后,他带领一众侍卫来到佛堂,将杨贵妃缢死。可怜这位倾国倾城的美人儿,就此香消玉殒。

    其后,玄宗入蜀。

    后世史家谓“马嵬之变”乃一场“有预谋之兵变”。

    长安沦陷,君储出逃,安史之乱臻至巅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