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玄幻小说 > 吾名规则 > 第五十二章赤明大劫

第五十二章赤明大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九凤在那遥远神秘的北俱芦洲潜心修炼了无数岁月,其道行之高深已然超越了世间绝大多数生灵,成为了当世大巫之中最为尊崇、无可匹敌之人。然而,在这漫长的修行生涯里,九凤洞悉到了一些关于天道的真相——原来,天道所寻觅的那位真正能够主宰天地命运的主角,并不是某个单独个体,而是一个完全顺应天道且具备聪慧灵性的族群!

    这个特殊的种族,他们将不会被扶持成为巫族那般强大存在;相反地,巫族仅仅是天道用来重新塑造洪荒世界的一件利器罢了。无论是引发诸界陷入修行困境的赤明大劫,还是其他种种变故,皆不过是天道手中操控一切的工具而已。

    许久过去了,但九凤却迟迟没有回复消息。后土深知九凤这是在违抗命令,于是决定亲自前去地仙界与她当面对质。就在后土前往地仙界的途中,她在西牛贺洲偶遇了同样已经隐居多年的大巫刑天。

    见到刑天之后,后土立刻改变了主意,她放弃了寻找九凤,转而将目标锁定在了刑天身上,并迅速出手将其擒拿。紧接着,后土又马不停蹄地下界征讨刑天的门人——位于天虞之海的上天吴国。

    面对来势汹汹的后土,天虞惊恐万分,他急忙献上了奢比尸门人赣榆尸的身体,然后趁机逃离了东海。得到了刑天和赣榆尸两位大巫的肉身之后,九凤终于凑齐了施展十二都天神煞术所需要的最后材料。

    一切准备就绪后,九凤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军队,气势汹汹地朝南进发,他们的目标是大宋、暹罗以及寿华等国家。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即将爆发……

    当时孔圣仍然和他门下的朱子一起在中原地区讲学,由于拥有掌握着中原气运的和氏璧来保护大宋的江山,他们认为天道难以被打破,预料到会一直平平安安、没有事情发生。谁知道和氏璧竟然在无意间丢失了,没过多久居然落到了蒙古国师的手中。孔子对此懊悔万分,急忙召集起儒教成千上万的修士,想要抵抗异族侵略者的袭击,誓死保卫中原人民的正统地位。只可惜儒教本身的修为就非常低微,而天地之间的法力也很薄弱,最终还是难以抵挡蒙古军队势如破竹般的进攻。

    孔圣展现出了惊人的神通,他将三十六品清微白莲绽放在遥远的南洋之上。随着莲花的盛开,无数璀璨夺目的明珠从花蕊中涌现出来,这些神秘的宝物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仿佛象征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这一奇妙的景象不仅令人叹为观止,更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些明珠被认为是上天赐予的祥瑞,它们守护着大宋的龙脉,并确保其能够安全地南迁。于是,这条龙脉最终落脚于南方,形成了壮丽的珠江。

    而孔圣的神迹并未就此结束。当民族英雄文天祥面临困境时,孔圣再次显现神圣的身影。在那艰难的时刻,文天祥挺身而出,写下了激昂慷慨的《正气歌》,以表达对正义与勇气的坚定信念。

    孔圣的显灵给予了文天祥巨大的鼓舞和支持,使得中原人民在异寇的强大压力下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坚守着自己的尊严和信仰,毫不退缩地抵抗外敌的侵略。

    后土将孔圣驱逐出了大海,孔圣一路仓皇逃窜,最终逃回了东瀛。就在他走投无路之际,遇到了伊奘诺尊并得到了他的救助。

    而此时此刻,赤明大劫已然进入到了最为激烈的阶段,天地间的法术力量变得极为分散混乱,这也导致了成就圣人之路变得前所未有的轻松容易。伊奘诺尊在得到了孔子传授的天理之法后,开始慢慢领悟其中奥妙,但随着对天理理解的深入,他越发觉得这种力量难以掌控。因为天理似乎会让人变得肆意妄为、私欲膨胀,完全背离了他心中原本坚守的道义。

    然而,伊奘诺尊毕竟拥有着极高的修行造诣和深厚底蕴。凭借着自身强大的实力与意志力,他成功地克制住了内心不断涌现的私欲,并找到了一种方法来平衡天理与人性之间的关系。经过长时间努力修炼,伊奘诺尊终于实现了身心合一、与天道相互呼应境界——即所谓“诺尊扼天理成圣”!

    在此之后,伊奘诺尊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能够以自身力量遏制天理影响并成就圣人地位之人。他不仅拥有超凡脱俗能力还始终保持着内心清明正直品质;其事迹传颂千古令人敬仰不已……

    佛门在东瀛地区已经繁荣昌盛了很长时间,每个家庭都会烧香拜佛。伊奘诺尊的两个弟子——天日尊和月见尊也都皈依了佛教的三宝(佛宝、法宝、僧宝)。于是,诺尊决定和这两位佛门弟子一起前往东瀛的高天原营救孔圣,并邀请了佛门中的准提到场相助。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蒙古部落因为好战成性,再次向南进发,攻打佛教国家暹罗。准提无奈之下,只能亲自现身前去抵御敌人。准提、诺尊以及孔圣三位圣人终于相聚一堂,而诺尊则借助他师弟海潮老人留下来的根基,在东瀛创立了阴阳教,并掌控着东瀛七成的气运。四海龙王也纷纷前来朝拜,表示归顺。这次聚会被称为“三教共商”。

    孔子深知自身已经难以被天道所容忍了。蒙古部落逐渐强大起来并开始扩张势力范围;而这两者结合引发的变化也都是上天之道为压制天理所做出的安排。然而面对这样的局面,孔子却毫无愧意。

    他对那位成功扼杀住天理从而成就圣人之位的伊奘诺尊心怀崇敬,并视其为至高无上之人。因为从伊奘诺尊身上,孔子看到了未来修行者们若想成为圣人所需具备的条件——必须要实现人性欲望与道德修养之间的平衡统一。否则,如果连最基本的自我控制和约束都做不到,那么谈论所谓的道德境界就无异于痴人说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