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玄幻小说 > 吾名规则 > 第五十三章终章

第五十三章终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自从从中原逃离到东瀛之后,孔圣才深深地感受到了天道天罚的可怕之处。没过多久,孔圣就和伊奘诺尊以及准提菩萨一起迎接原来火云宫的三皇——伏羲、神农和轩辕降临到了这片瀛土之上,并依然将他们尊崇为人教的掌教。然而,女娲圣人也与三皇一同前来,她的目的却是要阻止这场天下苍生因为天道大劫而惨遭血腥屠杀的浩劫。

    忽必烈,这位草原上的雄狮,一声令下,四海之内的蒙古铁骑如同狂风骤雨般集结。他不仅调集了蒙古草原上的精锐战士,还远赴四方,召集了那些隐居在深山老林、荒漠戈壁中的大巫们。这些大巫们,有的精通呼风唤雨之术,有的擅长驱鬼降妖之法,他们各怀绝技,被忽必烈一一召至麾下。

    据说,这次出征东瀛的军队人数之多,足以用“亿万”来形容。当这支庞大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开向东瀛时,东瀛的百姓们无不惊恐万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声势浩大的军队,仿佛整个天空都被乌云笼罩,大地都在颤抖。

    而在冥界,后土这位神秘的存在也开始了她的行动。她手握大权,利用天道垂青的力量,开始驱赶那些盘踞在冥界的道佛势力。她以雷霆万钧之势,将那些不服从她的势力一一击败,最终直接掌控了六道轮回。

    在她的统治下,冥界变得井然有序,那些曾经作恶多端的鬼魂们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那些善良的灵魂,则在她的庇护下得以顺利转世投胎,开始新的生命旅程。

    忽必烈与后土,这两位分别在人界和冥界掌握大权的存在,他们的行动不仅改变了东瀛的命运,也让整个三界都为之震撼。他们的名字,也被后人传颂为传奇般的存在。

    此刻,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三清之上,仿佛整个宇宙都在这一刻静止。自从那场四教二商的大战之后,老子便如同隐世高人一般,悄然消失在三十三天外的玄都紫府之中,闭门不出,与世隔绝。他唯一的亲传弟子玄都大法师,被派遣下山,肩负起传承道法的重任,而老子本人则彻底远离了尘世的纷扰。

    通天教主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大喜过望。他怀揣着雄心壮志,意图代替大师兄老子,成为二劫的执行者,从而一举成为众圣人之首。他深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是对自己修为和智慧的极大考验。

    在封神大战结束后,通天教主便潜心修炼,在紫霄宫中聆听天道讲学,一学便是五百年。这五百年的时间里,他几乎将自身与天道融为一体,对天道的理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深知天道不可违逆,因此在这五百年间,他始终恪守天道法则,不敢有丝毫的违逆。

    玉清元始天尊,这位仙界至高无上的存在,近来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望着苍穹,心中对师尊鸿钧老祖的教诲以及天道本身的公正产生了微妙的疑虑。每当他回想起师兄老子退隐山林,与世无争的情景,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复杂情感。

    鸿钧老祖成圣之时,曾预言老子将是他的接班人,这一预言在仙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然而,如今老子已退隐,元始天尊却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迷茫。他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继续遵循鸿钧老祖的教诲,还是应该勇敢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元始天尊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眉宇间透露出一丝难以捉摸的忧虑。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他召来了座下最为聪慧的大弟子广成子。

    两人相对而坐,周围仙气缭绕,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之中。广成子深知师尊心中的疑虑,他微微一笑,伸手一挥,一个精致的棋盘便出现在两人面前。

    “师尊,您看这棋局如何?”广成子指着棋盘上的局势说道。只见黑方棋子虽然暂时处于劣势,但布局却显得有条不紊,似乎随时都有可能逆转局势。

    元始天尊凝视着棋盘,眉头微微皱起。他沉思片刻,然后缓缓说道:“黑方虽然暂时落后,但棋子之间却相互呼应,似乎有着一股不屈不挠的力量。”

    广成子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正是如此,师尊。黑方虽然面临困境,但只要坚定信念,敢于逆天而行,未尝不能反败为胜。这正如我们修行之道,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也要勇往直前,才能最终证道成仙。”

    元始天尊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他深深地看了广成子一眼,然后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接下来的日子里,两人一边下棋一边论道。广成子巧妙地运用棋局中的变化来引导元始天尊思考天地之道,而元始天尊则从中领悟到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不久之后,元始天尊决定亲自前往高天原,与伊奘诺尊相会。伊奘诺尊乃是杨眉大仙的弟子,与元始天尊乃是同辈。两人相见甚欢,开始畅谈天地之道。

    在高天原的仙境之中,元始天尊与伊奘诺尊一边品茗一边交流心得。他们谈论着宇宙的奥秘、生命的起源以及修行的真谛。两人的话语中充满了智慧和洞见,仿佛能够穿透时空的界限,触及到宇宙的核心。

    在遥远的东瀛高天原,一场前所未有的盛会正在上演。孔圣先师、伊奘诺尊、女娲娘娘、元始天尊、准提菩萨、阿弥陀佛这六位至高无上的圣人,齐聚一堂,他们代表着儒、神、人、道、佛、净六教的至高智慧,此次的聚会,被世人称为四教三商,乃是天命所归的盛举。

    孔圣先师,作为儒教的代表,他手持天书、地书,脚踏江山瑟,身披五行鼓,手持天琼矛,背后盘古幡飘扬,九品金莲台熠熠生辉。他将这些宝物一一布置成阵,每一件宝物都蕴含着深厚的儒家智慧,它们相互呼应,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而阵法的核心,便是那三十六品清微白莲。这朵白莲,乃是天理的化身,它静静地悬浮在空中,散发出淡淡的光芒,将诸教诸天的阵法汇聚于一阵,形成了一个名为“诸天臻境阵”的庞大阵法。

    这个阵法包容诸界,无论是神界、人界、还是佛界,都在它的包容之下。它不仅能够调和诸教的矛盾,更能够汇聚诸界的力量,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

    在这场盛会中,六位圣人各展神通,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在诸天臻境阵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他们共同守护着这个世界的和平与安宁,让诸界的生灵都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

    这场盛会,不仅是一次四教三商的聚会,更是一次诸天万界的盛会。它让人们看到了不同教派的智慧和力量,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天命所归的真谛。

    四教三商,齐聚一堂,共商封神大计。通天教主突然率领万仙大军降临东瀛,他怒斥元始天尊违背天命,意图独揽封神大权。与此同时,后土娘娘也联手忽必烈,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驶向瀛土列岛。海风呼啸,波涛汹涌,血影与灾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惊心动魄的画卷。

    孔子尚未来得及开启诸天臻境阵,便被迫与天罚之兵展开了一场激战。双方你来我往,战况异常激烈。就在此时,一道神风突然席卷而来,犹如狂风巨浪般将蒙兀兵马尽数掀入海中,无数将士丧命于蛟龙之口。

    孔子定睛一看,只见一位身披黑袍、手持法杖的大巫九凤率领着门下群巫赶来助战。九凤一挥手,群巫便纷纷施展法术,协助孔子等人抵御天罚之兵。

    此刻,四教三商之间的纷争愈发激烈,圣人们尔虞我诈,费尽心机。他们各自施展神通,试图在这场封神之战中占据上风。然而,在这场大战中,也蕴含着天地间的道理相生相克,使得世界如同潮鸣电掣般变幻莫测,最终化为一片废墟。

    在这场封神之战中,无论是通天教主、后土娘娘还是孔子、九凤等人,他们都为了各自的信仰和利益而拼尽全力。然而,在这场大战的背后,也反映出了人性的复杂和世界的无常。

    自此天地在无灵气,诸仙远遁,世界进入科技时代

    全书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