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恐怖小说 > 长安不见月 > 第398章 何求美人折,一

第398章 何求美人折,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杜若执意冒雨出城, 那掌柜会做生意,跑前跑后替她张罗马车,把她原先的马挂在车厢后头, 听闻她一个小娘子孤身上路, 要走庆州、宁州才能抵达长安郊外,不住咋舌,又看她换了胡服,胳膊腿儿伸出来细伶伶一条, 简直不经折腾,便大方地送出胳膊, 给她借力。

    杜若笑着推开,两臂一撑,钻进车厢。

    “诶!您稍等。”

    不知掌柜的想起何事, 颠颠儿的跑回去, 片刻转圜,却是递上雨伞。

    “这精致物件儿,您怎么就忘了呢?落在小店, 要用时抓瞎。”

    “本想送给您的。”

    杜若讪讪收下。

    掌柜的自撑开把硕大黑伞,边挥手告别,边吆喝车夫。

    “走啦,走啦!”

    马车动起来。

    李玙站在壁角眯着眼看。

    雨是越下越大了, 由珠串而至珠帘,织成整张密不透风的珠网, 隔开他贪恋的目光。杜若身姿娉婷,前后两条曼妙的曲线,紧绷利落,倘若淋雨湿了身, 简直不能想下去——幸亏她肯坐车。

    “圣人,”

    章台在身后低低唤了声。

    “您衣裳打湿了,冷冰冰吹两个时辰风,要生病的,而且颜郎官的亲随已入了城,说他点灯功夫就到。人都说颜郎官整宿不睡觉,您被他拖住再熬一晚,奴婢……奴婢手里的沉水不够用了。”

    李玙别开脸,牵了下嘴角,章台听不清他咕哝什么,询问地嗯了声。

    “裴固舟要见张秋微?”

    他随手一指,章台顺着看过去。

    雨中赶路的人少,道上独那一辆马车。灵武城的主道是才铺的青石板,工程急,活儿干的糙,车轮压到哪儿,石板吱吱嘎嘎翘起个角。

    “你就跟他说,张皇后去庆州替朕祈福,过阵子才回来,他想求什么,直管问朕开口。从前朕未登基,御下不严,今时不同往日,与朕的内眷攀交情……”

    李玙露出狰狞地冷笑。

    “他是不想活了吗?”

    “——啊?”

    章台惊呆了,看看马车又看李玙,再飞快地扭头看马车,车轮溅起水滴足有人那么高,刷刷地往后甩着,幸亏路上没有行人。

    “这,张,张皇后……?”

    “朕该册封后宫了,走,回去拟旨。”

    即便守着滔滔黄河,对农民来说,雨水也是最金贵的。

    马车出了城,就看见百姓一行行挑着木桶出来接水。

    杜若挑起车帘,才想深深呼吸一口雨中清冽的空气,忽觉眼前光线一闪,居然雨住云收,整个天幕明亮起来。

    风吹得她发丝散乱,她边抹边打了个大大的喷嚏。

    车夫回身挥了一记响鞭。

    “什么味儿?呛得很。”

    听他一说,杜若才觉得有些不对劲,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腥膻的臭气,有点儿骚,又肉腻腻的。

    “诶,我怎么觉着——”

    杜若迟疑了下。

    同罗人身上就带这股味道,一个两个不觉得,几千几万人一块儿跑马,出了汗,混着马粪尿臭,伙夫杀牛宰羊放血,再加上洗不上澡,三五个月下来,连杜若也跑不掉。

    星河喜欢,说闻见就像回了灵武。

    可杜若这回来,绕着朔方大营前前后后转了两圈,觉得朔方军远不如同罗部臭气熏天,至于元帅府,许是李俶军纪严明之故,居然隐隐有股皂角的清香。

    “不对!”

    车夫才起立的身姿猝然顿住。

    他抬眼望向二三十里外奔涌的黄河,眼底掠过一丝极其明显的讶异。

    紧接着,地平线上烟尘顿起,极快地向着黄河逼近,马蹄声呼啸而来,夹杂着牛角号低沉悠远的声音——

    轰,轰——隆!

    巨大轰鸣惊天动地,甚至令脚下的土地发出震颤!

    车前车后两匹马不约而同地昂首嘶叫,慌乱至极,车夫顾不得与杜若商量,猛地拨转马头,匆忙往城门飞奔。

    “抓紧!”

    他失声道,“你看那边!”

    杜若紧紧扶住窗框,眯着眼极力远眺。

    黄河对岸,翻滚的尘土稍微止息,大队骑兵列阵,离河岸最近的一支更是高悬狼旗。

    ——难道是突厥人?

    突厥汗国不是已经亡国了吗?

    再看灵武城头,各色旌旗摇曳,频繁翻转,一片混乱,却不知打的何旗语。

    两人赶在关城门前擦身挤进去,下车想问个究竟,却见守城士兵紧张不已,双手紧紧握着武器,连声驱赶百姓。

    “走走走,别堵在这儿!”

    前几日来时撞见的那个赤发雪肤满面虬髯的五品官,披挂鱼鳞甲,肩扛纯黑大斗篷,手提一柄比他人还高的大马士革长刀,站在城楼上大声吆喝。

    “关门!关门!没我的话,谁来了也不准开门!”

    那车夫吓白了脸,颤声道,“你瞧,那个就是仆固将军,郭将军最器重的,瞧他慌的那样儿,必是出了大事!”

    他从荷包里取出半个银角子,恋恋不舍地塞还给杜若。

    “你这钱我挣不着啦!”

    杜若心道,时也命也,不必与天去争,遂解开马,仍旧回客栈去住,掌柜的正站在门口看热闹,一见是她,哈哈笑开来。

    “我就说您走不了!”

    杜若摇头。

    “您还笑呢,来的不知什么人,这么小小一座城,真是赶上了。”

    韦见素、杜鸿渐、房琯、郑旭、李俶、李倓、李儋等人在李玙寝室外团团打转,几度冲撞,都被章台拦住,正在着急时,忽听脚步乱踏。

    诸人回头一看,只觉一片眼晕。

    原来有两三百个朔方军精锐,簇拥着一个穿绢铠的骑马将军。

    按例觐见不可披甲,更断断不可佩刀,这帮人虽是赤手空拳,却穿了沉重的锁子甲,从头到脚仿佛被许多条锁链交错捆绑,肉色露不出来,活像钢铁铜人。

    那将军纵马直闯到寝殿外头的陛阶前勒住缰绳,头顶一副明晃晃的冲天冠,半张面颊被遮蔽,只能瞧见飘飞的白胡须。

    李俶皱眉,“是谁好大的架子?”

    内侍忙躬身解释,“昨日圣人口谕,郭将军事务繁重,可骑马入宫。”

    李俶回身又望了眼,从鼻子里轻轻哼了声。

    郭子仪大踏步穿过正堂,毫不在意韦见素等人不情不愿的示好微笑,略点了点头,就提声叫喊。

    “圣人!”

    “臣有紧急军报!”

    “拖延不得!”

    他连唤数声,并未得到反应,便不悦地偏头打量同僚,面上的神情几乎可以说是兴师问罪了。

    李俶极之不满,才要开口,忽见人喊。

    “将军!”

    一个斥候推开值守的秦大奔进来,无视诸人,只向郭子仪大声汇报。

    “前哨回报,来的是奴刺、颉跌、朱邪、契宓、浑、蹄林、奚黠、沙陀、蓬子、处蜜、思结等十一个部族,约五千人,如今正在强渡黄河!”

    “再探!”

    斥候匆匆去了。

    郭子仪浓眉一拧,忧虑,又有些兴奋。

    ——新君登基前,他从未与这位做老了的太子打过交道。

    准确地说,要不是王忠嗣、阿布思、哥舒翰、封常清、高仙芝……这一串名将或死或降,哪里轮得到他一个五十八岁才做上太守,眼看就该致仕的人接任朔方节度使?

    长安城坡后,太上皇与圣人忙于争权夺利,斗些台底文章,而他大杀四方,战胜周万顷,击败高秀岩,收复云中、马邑,又收复常山郡,赵郡,斩杀敌人首级四五万,抢夺战马六七万,立下令人瞠目结舌的惊世战功。

    要不是圣人登基后的第一道诏书,就是招朔方军班师回朝,郭子仪原本是预备杀向范阳,捣灭安禄山的老巢!

    如今,郭子仪手中有兵有马,有金珠玉石,更有人望资历。元帅府的兵惴惴不安,不知李俶斤两,迎敌定然惜力。可朔方军已经被他锤平熬服,只要听见他的声音,就有必胜的信念!

    如果说一年前的朔方军,还是太上皇或圣人单凭一道诏书,就能转交旁人的国朝军队。那现在的朔方军,早就忘了什么皇甫惟明,什么王忠嗣,什么李,什么唐,只认个郭字!

    敌情紧急,郭子仪不耐烦长久等待,更不屑于与庸官论什么长短,听新君说什么废话,与其陪着众人慢慢商议,令出多门,还不如他回营自行布置防务。

    他抬脚欲走,可是一抬头,动作就顿住了。

    寝殿的门已然大开,皇帝身着白衣,正饶有兴味地凝视着他。

    “……圣人,”

    郭子仪打了个寒颤,仿佛方才所思所想,已被看得清清楚楚。

    “郭将军见惯沙场,”

    李玙道,“区区五千人,怎么就手忙脚乱起来?”

    “臣请圣人安!”

    郭子仪深深欠下身体,“臣,失仪了。”

    周围静悄悄地,韦见素等皆低眉顺眼退在一旁,恭迎李玙缓步走出来。

    他捋着袖子发问。

    “朕方才远远听了一耳朵,不大真切。斥候报来的那几个部族,皆是孱弱小国,若非依附我朝,早已被突厥汗国,或是回纥,或是吐蕃吞并,连国王亦在旁人麾下听用,他们七拼八凑才凑出五千兵马,何足道哉?”

    郭子仪抬起头。

    一年多繁重的戍边平叛压力,把昔日身材魁梧的武将变成满面皱纹,须发皆白的老人。

    他挑眉端详李玙,语气半是陈述事实,半是炫耀功绩。

    “圣人所言不错,朔方军乃是百战之师,这几个部族的国王,王子,宰相,通通是臣的手下败将,他们胆敢聚众攻打灵武,便是虎口拔牙,有来无回。”

    “既然如此,郭将军为何这般紧张?”

    “奴刺、颉跌、朱邪等国皆称呼我朝为父,甚至为祖,屈膝纳贡,从无犹疑,但契宓、浑、蹄林等阳奉阴违,明里依附我朝,暗里与吐蕃、回纥暗通款曲,种种小人行径不一而足。据臣揣测,他们此来,嘴上必是大义凛然,说要助唐平叛,实则……”

    郭子仪迎着李玙的目光缓缓道出担心。

    “是要探圣人的虚实。”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